1.或有中道而廢,或有不成一匱而敗之。
2.與陳發凱的中道而廢不同,身為云南女婿的陳子久已堅守。
3.王國維于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投湖自盡后,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震動,人們在痛惜他“中道而廢”之時,更競相揣度其自沉的原因。
4.一時間,傅斯年、李濟、董作賓以及梁思永都要辭職,史語所的“新學術”大業豈不中道而廢?中研院總干事丁文江聞訊后,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調解。
5.、共生共榮的地步,某些協會為了謀求發展,往往借助輿論,先聲叱之,然后待價而沽;或者,為了保護整個行業,先姑息之;或者,情況復雜,攝于壓力,中道而廢。
6.人們痛惜于他的“中道而廢”,更競相揣度其黯然自沉的原因。
7.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吾主吳侯有一妹,美而賢,堪奉箕帚。
8.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吳侯之妹,國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