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時景公正自命為有為之君,想恢復先世桓公的霸業,很寵信晏子,幾次想獎賜晏子,擴建相國府,都被晏子婉辭了。
2.蘇東坡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度的概要結語。林語堂
3.德勝于才,謂之君子;才勝于德,謂之小人。
4.朕不是文過飾非之君主,既然洞悉其弊,則遷善改過猶恐不及。
5.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
6.西門豹曰:“臣聞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國富庫。(西門豹解釋說:“我聽說實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實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國之君才使各種府庫充足。)亡國富庫的出處。劉安
7.原來忽必烈作為開國之君,志向遠大,他想統一全中國,“大有為于天下”,并曾在金蓮川研究帝王之道。
8.我們環顧一下上下左右,看看有多少“小國之君”——“一把手”說一不二,口銜天憲,在這個地區、這個單位,他已經南面而王,朕即國家,國家即朕。
9.貴為一國之君的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就讓身為三賢之一的太師箕子感到恐怖。
10.高中的時候我老上課睡覺,一次歷史課,上到三國人物,老師把我喊醒問我:“仁義之君是誰啊?”“劉備!”我睡眼朦朧的說。“你爸誰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劉備!”。
11.由此觀之,圣人之君人也,勤民至矣。
12.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墮,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欲為臣妾;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13.故世平主圣,俊艾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14.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造句網]。
15.況細推其由,與造淫具何異?此圣人之所必誅,賢者之所不取,惟世之君子,盡絕其習,此風自可慚息。
16.若以繼統而即當考所繼之君,則宜考武宗矣!以武宗從兄,不當考;而考孝宗,又抹煞武宗一代矣!
17.總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寧學淮陰之將兵,多多益善;毋為平原之從者,碌碌無奇。
18.嬴政當即喜之不盡,一連晤談數日,賈遺言道:“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
19.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
20.中國歷史上最為暴劣的開國之君,雖然擁有多方面的才干,但是心地狹窄,惡毒殘忍,濫殺功臣,離間骨肉,多次違反傳統禮法。
21.今天看書,看到康熙皇帝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已經貴為一國之君,績偉功豐,我很沮喪;但又看到同治皇帝在二十三歲時已經死了四年了,今年二十三歲的我心理平衡了。
22.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蘇軾
23.神宗見司馬光固辭不受,使召其入宮問道:古之君子,或學而不文,或文而不學,惟董仲舒、楊雄兼而有之。
24.定公十年,齊、魯之君在夾谷會盟,孔子主持“相禮”。
25.結繩而治,安得鐫文告成!夷吾又云:‘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禪。
26.靈魂獵奪者叱咤星漢醉江湖之君臨天下飛葉摘星棠棣鬩墻記。
27.秦司空衛魚的話很明白,他就差說當今周天子是桀紂之君了。
28.天經地緯之帝,求制禮樂之才;撥亂反正之君,資拔山超海之力。
29.朕念你系小邦之君,誤聽邪言,兵犯上國。
30.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于忠也。
31.盡管人們對它的解說仍有岐義,但是封建時代稍為開明之君主和比較廉正之官吏基本上均較重視民為貴的思想。
32.在君子看來,它已經失去了樂表達人情的初衷,鄭衛之聲、桑間之音,都是亂國之君的所好。
33.還不止如此。他為了阻止哀家的人去江都皇宮抓你,竟不顧一國之君的責任,枉送了三十萬人性命,只為救你一人……莫言殤
34.可這李玉皓齒娥眉,淡藍彩繡蛺蝶裙裝亭亭而立,卻是哪有亡國之君的半分樣子。
35.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班婕妤
36.若大的大千世界,綿延上千萬年,四天萬界,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小女子我寧愿意拋棄這個世界,也不愿意辜負萬乘之君的雨露之恩。
37.母后是想包庇他們嗎?朕身為一國之君,應當親賢遠佞,如若徇私舞弊,怎能讓天下的百姓信服!母后你難道不想看到一個盛世之景嗎?
38.誠遂欲枕山棲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
39.劉辯改元后的第三天,董卓主持群臣大會,申明劉辯年幼愚昧,不配當一國之君,接著逼迫何太后下詔書廢劉辯為弘農王,另立劉協為皇帝。
40.而且還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崇禎帝,一個聲名赫赫的亡國之君,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卻最終換的個‘自掛東南枝’的悲劇的皇帝。
41.朱砂御筆,字字珠璣,這本該是一國之君分內之事,她的丈夫卻以風疾頭痛只由全都推給了她……裟欏雙樹
42.祂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之君。
43.夫人,或許這是陛下放不下面子,要是真這樣說了,那豈不等于陛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了?夫人,您要知道陛下乃一國之君,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啊。
44.這是一個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的勤勉之君,可是其文化上的呆板,也讓人難以忍受。
45.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于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46.明太祖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對待道家思想和道術治國事務上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
47.陛下,你身為一國之君,理應明辨是非、洞若觀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將,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話是逆耳忠言,什么話是讒言誑語。
48.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并進而歸命天子。
49.我可閉于桃核內,而仍自認我是個無疆限之君主。莎士比亞
50.古之君子,學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體欲其日強,行欲其日見,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
51.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比白馬素車投降更好的收場嗎?
52.臣雖設詞慰藉,而俄之君臣,懷憾難消,此其難四也。
53.劍乃百兵之君,刀不過是臣子,什么是君臣佐使你難道不懂嗎?
54.與其得罪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我何之百姓。民諺
55.我曾一念之錯,授軒九黎之君以行云布雨之法,惹。
56.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
57.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于我國也。
58.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59.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這哪里是一位亡國之君?這分明是一位勵精圖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圣明天子啊。
60.創業垂統之君,躬行節儉以示子孫,其末流猶入于淫靡,況示之以侈乎!乃云“無令后世有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