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人的工作理念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2.普通農村的村干部由本村的村民擔任,文化水平較低,安于現狀的觀念根深蒂固,一般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3.思想觀念落后,缺乏創造性,追求短期行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4.多年的官場生涯,使得五十多歲的巴巴拉已經沒有了芨多那般少年氣盛的毛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占據了上風。
5.天啊,這個洞也是逆風,又要避沙避水,又高低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6.他在工作上進取心不大,常常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7.得堅穩之極,盡管他攻勢有如驚風駭浪,始終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拳腳上竟沒半點破。
8.為了與時并進,迎合社會需要,管理人員不應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亦不應急功近利,偏離目標,而該因應當前環境,制定適當措施。
9.如果對董事的注意義務要求過高,則很多有能力的人會對董事職位望而卻步,即使擔任董事職位之人,也會畏首畏尾,在做出決策時過于保守,以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履行自己的職責。
10.或者在遭受挫折情況下,變得不思進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專為小集團利益和個人利益作打算等等。
11.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安是福,有點政績則萬事大吉。
12.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無所作為的體現。
13.相反,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那些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的領導者們應受到應有的懲罰。
14.那種為保“烏紗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庸庸,碌碌無為的“官混子”、“官痞子”,必將遭到人民群眾的鄙視和恥笑。
15.許多人的打工理念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16.否則,許多優秀的董事將會在沉重的義務和責任面前顧慮重重,樂于采取保守的經營策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創新的勇氣和開拓的氣概。
17.庸碌無為、無所事事、推天混日、昏昏噩噩,只圖舒舒服服當官,不想吃苦耐勞做事,只求安安穩穩守攤,不愿為百姓拼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甘當“平庸官”。
18.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19.兩種人當丞相不能用:第一種就是過于精明能干,這種人往往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最后必然發展成功高蓋主,尾大不掉。第二種人就是質地平庸,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人,這種人雖然保險,但卻會累死了皇上。
20.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中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于安逸的環境更易引發心理失衡。
21.“順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作為干部不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要敢于沖破阻力,敢于創新實踐。
22.第三,降低系統風險應將這三大目標量化于監管者的業績考核,避免因監管目標不清,導致監管者缺乏動力,因循守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監管效率低下。
23.時人謂之“三旨相公”,以譏諷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工作態度。
24.做事,不求滿載而歸,滿招溢,水過則流;做人,不求盡善盡美,滿招損,月盈則虧;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愧于心。小滿時節,愿你收獲滿足,就是幸福!
25.由于我國尚處于經濟轉軌時期,作為市場主體的商業銀行商業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過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讓銀行失去發展中間業務的動力,缺乏激勵機制,對發展中間業務的認識不足。
26.工作上求平穩怕出錯,墨守成規,表現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通病。
27.小公司從前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發展思路,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28.多數情況下,比如蓋房子或買房子時,趨同更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安全感,更有利于"造勢"感受團結的力量。
29.故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茍且,無所作為。
30.采購部門習慣于維持和發展同原有供應商的關系,很少關注建筑材料貨源的新動向,其他材料供應商的變化情況,以及原有材料供應商的變化情況,基本處于不思進取的狀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在采購部門的工作中反映較為突出,這種狀況應徹底改觀。
31.對這些會計人員來說,創造力和革新精神早就褪去了,他們每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關注份內之事,這對企業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