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薛蘭必守兗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
2.十二月,爾朱兆以輕兵倍道兼行,從河橋西涉渡河。
3.不顧整頓人馬,倍道兼行的來到了洛陽,試圖把在長安失去的,從洛陽城中找補回來。
4.于是輕裝,留少數人守物資、奴隸,倍道而行,直逼城下。
5.為了爭取時間,他帶領村干部采取了倍道兼行的工作,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作戰”。
6.如此想來,倍道而進的奇能異術反倒成了輕狂大意的催命符。
7.阿福威風百倍道:“你有種出來!
8.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進,然而西到長安之時曹操已經從漢中回來。
9.而曦兒則由另一隊人護送,輕裝簡從,倍道兼行趕往萬里風云堡。
10.他倍道兼程,終于在第三天趕了回來。
11.劉岱大隊兵馬盡在東郡,距此不足兩百里,若知消息,必先發輕騎增援,倍道而進,一日可至,督軍須早做計較啊。
12.一個人,一把刀,眼疾手快,倍道而進,半小時不到,風揉雪便超軼絕塵的破林而出,留給了幽暗密林一個拉長的背影。
13.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
14.關羽奉命為大軍先行,率本部精騎,輕裝倍道而進,早于數日前到達,并于巨鹿以東三十里處,當曲周方向立下營寨。
15.主公可分兵兩路,一路經濟陰往東郡以救兗州、一路輕裝倍道而進,直取陳留。
16.四面八方的敵對玩家都向自己的方位倍道而進,勢不可遏。
17.五千輕騎,倍道而進,早在數日前抵達,于元氏以北二十里,當常山郡城以南立下營寨。
18.吳軍倍道而行,不日便要兵臨城下,請丞相帶數百輕騎先行趕回,以解燃眉之急。(造句網整理)
19.“周邊國家等待安倍道歉”,德國《薩爾布呂肯日報》報道稱,安倍晉三是否道歉,將決定東亞地區局勢是否放松。com
20.根據史料,司馬懿乃倍道兼行,八日而兵至城下,而孟達在信中說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
21.幽州距青州千二百余里,劉備心急,當下一并帶了來送牒文的青州信使,軍士一律輕裝簡行,策馬狂奔,倍道而進,不到四日,竟至青州城下。
22.為了徹底消滅敵人,我軍倍道兼行,一夜之間就挺進了一百多里,搶先占據了有利地形。
23.時義軍船率小陋,慮水戰不敵,至蕪湖,元景大喜,倍道兼行,聞石頭出戰艦,乃于江寧步上,于板橋立柵以自固。
24.腳下疾步而起,隨之倍道而行,朝著之前領取任務的那個“堅強的不死半男女”。
25.五千騎兵倍道而進,這時候再想止軍列陣,已經來不及了。
26.我等數日倍道而行,人馬困乏已極,不宜廝殺,再者賊眾我寡,又未與城中通得消息,孤軍疲旅,如何抵得住這數萬黃巾賊。
27.貧道以為,有三計,上計是放棄追殺馬逸舟,立刻倍道而行趕回中土,接手馬兒的土地,讓他們回去也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