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中期有一個代表性的書法家劉墉,人稱“劉羅鍋”。
2.東邊展室主要陳列劉統勛、劉墉父子的資料。
3.這個腹稿打了半夜,和珅寫起來幾乎文不加點,請了圣安,又說明劉墉已經離濟,“龔三瞎子王炎逆賊之亂可望數日之內敉平”。
4.據記載,劉墉給乾隆皇帝祝壽時,別出心裁獻給皇帝河南張泥塑“扳不倒”,使乾隆皇帝龍顏大悅,河南張泥塑開始聞名于世。
5.劉墉他們家第二牛,是官四代,到了他爹劉統勛,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6.劉墉的父親劉統勛也是一代名臣,其功績其實在劉羅鍋之上。
7.劉墉這才知道紀府的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官諱姓名,平日自己來府紀昀劈頭總叫渾號,現在下人一口一個“劉羅鍋子”。
8.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
9.在許多"失"中,我常能見到一種凄艷的美,劉墉這篇訴說心聲的作文,值得失意人一讀。
10.該聯的題寫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大書法家劉墉,也就是在民間家喻戶曉的“劉羅鍋”。
11.其行草以劉墉、何紹基為根基,上溯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家,力追沉雄、酣暢、隨意、抒情之風格,用筆如使金剛杵,在不著意處用力。
12.劉墉就是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
13.劉某多虧皇太后,保舉一本救劉墉,將我認作乾殿下,乾隆佛爺主準情。
14.西湖游覽,劉墉妙對才氣堪比乾隆。
15.劉墉一聽,喜形于色,興致勃勃地比劃著自己家鄉遠近聞名的大蘿卜。
16.帥承瀛的座師、劉墉的父親劉統勛更是高興,他當下讓劉墉出面,以翰林院眾同仁為名,召集翰林聚餐,以賀帥承瀛升遷。
17.劉墉學術比乃父劉統勛要強,先年瞧他有點內中不足,長于瑣細案務,資治理事、胸懷大局比不上劉延清的。
18.劉墉是典型的“官二代”,乃父是乾隆朝重臣、大學士劉統勛,施世綸的家世更為顯赫,他的父親是收復*彎有功的靖海侯施瑯,也都是不差錢的主兒。
19.劉墉從山東按察使梁肯堂處得知,國泰勒索挪補銀兩均由原濟南知府馮埏經辦,便傳審馮埏。
20.這其中,陸潤庠的書法以清華朗潤為特色;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而劉春霖則以小楷最為出色,他的小楷筆力清秀剛勁,深得時人推崇。
21.乾隆趕緊朝著劉墉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意思是說:咱們待會兒再說。
22.皇帝心說,你劉墉說出話來,常使我難堪,那“壞點子”都藏在羅鍋里,“羅鍋槐”,羅鍋壞,音同意亦同。
23.劉墉十分誠懇地向黃柏山道謝,他這是替那三萬被林周峰害死的士兵們道謝。
24.傅恒博聞強記,加之此事發生不久,被新任山西巡撫劉墉查出后造成轟動,是以張口就來,卻一時間猜不透乾隆提起此事的用意。
25.這一道與和珅來魯辦差,和珅一路說起國泰都語言含糊,查庫也是了草從事,要不是錢灃請示劉墉殺回馬槍突然再查,頂多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26.尊重那些與你抗爭的人,因為你爭的是理,不是去損毀對方的人格。——劉墉。劉墉
27.清朝乾隆年間宰相劉墉為官清廉果敢,不畏權勢,“忠君、愛民”,在百姓眼里他是一個時常俯身彎腰的“羅鍋兒”。
28.劉墉說,現在的年輕人被稱為“新新人類”,對他們來說,不僅要“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更要適合未來的時代發展。
29.劉墉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他初學董其昌、趙孟頫,后又學蘇軾,并融會唐宋名家,書風豐潤渾厚,貌腴而古勁,綿里藏針,有“濃墨宰相”之稱。
30.第四,劉墉駝背,俗稱“劉羅鍋”;紀曉嵐個子瘦弱矮小,從畫像看,樣子像沈鈞儒,都沒有和珅那種風流倜儻的儒雅的翩翩風度。
31.后來,劉墉因陽曲知縣段成功虧空案被判斬決,乾隆也是看在劉統勛的面子上從輕發落并重新起用。
32.“諸位愛卿,此聯韻意不凡,何人所作?”一旁隨臣——卻是劉墉、和。
33.為何山東巡撫國泰折本之上言山東一省風調雨順,年景有十成,劉墉所奏山東一省三年荒歉【造句網】。
34.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是大清入關后的第一批進士,祖父劉啟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勛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35.凡出版社出版的各種顏體書法及顏體一脈歷代名家經典碑帖資料,如清代劉墉、何紹基,近代錢南園、華士奎等的碑貼,他都要想法購藏。
36.仕途經歷坎坷,前后兩次獲罪,乾隆感念其父劉統勛,給予了劉墉莫大恩惠。
37.在處理國泰一案上,劉墉不畏權要,剛正無私,足智多謀,與錢灃一起挫敗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撓而成功地執行了大清律法,為民除了害。
38.余光中、方杞、林清玄、張曉風、劉墉、畢淑敏、龍應臺……這些名字,她每一個都如數家珍,熟讀他們所有的散文作品。
39.劉墉稱,自己走到櫻花樹下,看到櫻花刷刷飛如雨,想起“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時,才會有靈感,之后才會提筆作畫。
40.他小的時候特別愛看劉墉、紀曉嵐、酈道遠、濟公的故事。
41.劉墉雖然有劉統勛的關系,但也是正規的科甲出身,必在“身言書判”四方面合格。
42.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勛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
43.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宰相劉羅鍋”劉墉的小楷作品,書如其人,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含剛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