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師贊見此情狀,知機識竅,拊掌揚袖,亢聲奮語曰:云龍風虎,天作之合,君臣得遇,大事諧和矣。
122.兒臣參見父皇,恕兒臣甲胄在身不能行君臣之禮。
123.且光武不忘河北之難,異不忘巾車之恩,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國,有余裕矣。
124.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難,求知己于君臣則尤難之難。
125.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126.艾受命忘身,束馬懸車,自投死地,勇氣陵云,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
127.所以吳起說“古之明王,必謹君臣之禮,飾上下之儀,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以備不虞。
128.雖然內憂外患頻仍,這些昏庸的君臣,依然故我,極盡驕奢之能事。
129.平日官場的繁文縟禮固然管不了那么多,但君臣之義,臣還是看得頗重的。www.9061xoxo.com
130.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
131.由答拜之禮可以引申到君臣之道,就是《燕義》所說的‘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于下也‘。
132.新羅的國王們經常帶領著君臣、貴族們來此游玩。
133.假托神道以遁身,超然物外以君臣相殘,韓信之死,可以略窺張良之神算也。
134.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
135.我們以往多從的角度來理解杯酒釋兵權的奧妙,君臣雙方不用刀兵相向,一切都在不言中。
136.你既是讀書人,理應熟知君臣父子之道,豈可煽動百姓,作亂犯上?
137.此次相逢,君臣逆位;不問戰事,只談戀愛!花香蘑菇
138.張唐英從唐代君臣言行的細節入手,揭發出許多潛伏在歷史中惡人惡行,實現他撰寫此書時欲圖撻伐昏君奸臣的初衷。
139.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
140.《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141.昔漢王用陳平之計,間楚君臣,使項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獨不可踵其故智乎?
142.朕再同你們結為婚姻之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不很好嗎?
143.上書房其實并不大,如果君臣二人促膝談心,那肯定綽綽有余,但問題是現在聚集了十多口子,本來就局促,再加上很多人的心情波動,就有些燥熱了。
144.農家比較單純,主要是倡導“君臣并耕”、“播百谷,勤農桑,以足衣足食”。
145.從明世宗與張璁等君臣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嘉靖八年以前,皇帝上衣下裳之制的袞服仍在服用,且嘉靖初年的袞服仍在沿用著永樂三年所定的“玄衣八章”。
146.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親。
147.中國古代戰國時,鄒忌以琴理諫齊威王,說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七弦配合協調,才能弾出美妙的音樂,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
148.既然這樣,那就作壁上觀好了,漁翁得利!傲世血骨看了看四周,低聲道:“你們幾個,等下死了跑過來先別復活,免得劍戲君臣這個雜碎偷襲。
149.‘此子妖妄,能幻惑眾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
150.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151.中醫處方,絕不能只羅列藥味,必須安排好各味藥之間君臣佐使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