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千多年來,這句名言曾經被中國歷代進步的思想家反復傳誦不絕,也被歷史上一切開明的政治家奉為圭臬之論。
2.亞歷山大?葛理翰?貝爾一生都將“天無絕人之路”的哲學奉為圭臬。
3.十八世紀末,自然主義風靡一時,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藝等等,無不奉為圭臬。
4.有的干部把上級的每一句話都奉為圭臬,結果工作還是沒有做好。
5.馮玉祥治軍,把“揚善于公廳,規過于私室”的格言奉為圭臬。
6.奇詭之道自古就被求勝者奉為圭臬,這一點在這位劍客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7.以至于后來上班坐在辦公室里三緘其口的像尊銅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無主的像個婁阿鼠,把個吃虧是福奉為圭臬,把個不與人爭當成了指導行動的左右銘。
8.雖然還未被提升到整個社會必須要奉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學子自小學習論語,對三綱五常的理解可謂銘刻在骨。
9.姥姥的被奉為圭臬般的輕聲歌哭登時鎮住了轎夫們一路嬉皮笑臉沒得正經事,有點二蕩不恭的顛覆造次和企圖繼續深化放肆的不可蠡測的陰陽茍謀。
10.本月初,一群中國學者抵達津巴布韋參加一個把這種模式奉為圭臬的研討論。
11.上層貴族的很多風氣,不管好壞,被帝國普通凡人學去,皆奉為圭臬,所謂上行下效,不過如此!墨雨一個人穿梭在殿外亭園閣樓之間,遠處蟬鳴蟲嘶聲不斷。
12.同時,彷徨騷動的社會對清醒的理論有著緊迫的需求,對理念執著躬行實踐的名士大家,更是奉為圭臬,此所謂“貴士”。
13.兩種被奉為圭臬的概念是:第一,稅收減免將實現經費自給,第二,經濟市場能夠自我約束。
14.他的繪畫理論廣泛地影響了后世畫壇,有的并被奉為圭臬。
15.對那些近一個世紀以來將“臥室與商店應當分開”的分區制奉為圭臬的當地居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
16.后人也多將之奉為圭臬,不斷引用,可見深入人心的程度。
17.此書遂成為中國歷史上行政法規之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重視此寶貴法典,奉為圭臬。
18.作為一個資深蛤粉,十幾年來一直將長者的“悶聲發大財”奉為圭臬,但是標哥的出現,讓我三觀盡毀。
19.《鬼谷子》一書,從出世以來,一直是軍師、師爺類人物奉為圭臬的必讀經典。
20.這是朱慈?R前世今生都奉為圭臬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