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時期,為了制止各國之間的戰爭,晉、楚、魯及其他一些小諸侯國,在虢國舉行了弭兵之盟。
2.有十七國達官赴會共議弭兵善策,其成效頗為昭著。
3.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方位上策。【弭兵造句】
4.在前晉楚弭兵之盟后,秦景公也著力改善與晉國的外交關系,雙方重溫秦晉之好。
5.若能弭兵互市,締和結連,約為兄弟之國,不勝今日之為仇讎?李闖自成,我國之大寇,背祖違天,怙惡不悛。
6.是以日后弭兵之策,專在于養兵。
7.父,弭兵,母,水欣悅之墓,女兒,彌雅留。
8.祥越王國秉承和平理念,希望把血雨腥風的戰爭轉化為對抗性體育賽事,以此釋放人類心中的暴戾瘋狂之氣,達到弭兵罷戰之效。
9.向戍弭兵就標志著大國爭霸戰爭從此接近尾聲,各國內部的傾軋斗爭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10.弭兵說的興起,是近代西方和平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回響,也是世界主義思想傳統在晚清知識界延續的象征。
11.據商丘師院李可亭教授介紹,這次“弭兵”規模很大,除燕、吳、越等偏遠諸侯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參加了,反映了當時普遍要求“息兵”的社會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