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年主席作“長夜難明赤縣天”句,而柳亞子先生一晚數和之,不能得其三昧,那也并不主要基于兩人才華高下,而在氣度胸襟之分。
2.閱讀偉林的這本《借問英雄何處》,只需落盡塵埃,還原赤子之心,便可得其三昧。
3.看來,鐵嶺的有些“十佳公安民警”早已得其三昧了。
4.若人人得其三昧,則茲世不可不清明也。
5.樓市需求,求要得其法,求要得其三昧,求人不如求己。
6.而面前修身潔行、得其三昧的僧侶或許通幽洞微,豈不是一位極好的傾訴對象。
7.有論者認為,鐘國康之書法、篆刻師法吳昌碩,心慕手追,得其三昧,幾可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