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鄭成功、劉永福抗侵御侮、捍疆衛(wèi)國的血汗,載入了鄭芝龍抗荷、清左營官兵戍守*彎澎湖、林則徐查禁**等輝煌史跡。
2.今強敵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滅,令長驅(qū)深入,侵略他郡,雖欲謀自安之計,豈折沖御侮之用乎?我將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3.御侮救亡,為軍人應(yīng)盡天職!川軍今得獻身疆場,為民族存亡而戰(zhàn),一洗過去內(nèi)戰(zhàn)的恥辱,是非常光榮的!
4.機器創(chuàng)造一事,為今御侮之資,自強之本。李鴻章
5.人第見其士馬之強壯、船炮之堅利、器用之新奇,用以雄視宇內(nèi),不知其折沖御侮,合眾志以成城,制治固有本也。
6.為國家欲求保泰之策,先講御侮之計,謹陳膚見,仰佐中興事。
7.今日白手空拳,排難御侮是吾事,振臂束襟同奮起,可以鑿山開道捍獅虎。
8.先王之道,庸勛親親,并建母弟,開國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厭難。
9.建設(shè)西南海軍、擴大海疆影響力、收復外蒙、治理內(nèi)政、抗敵御侮,指揮從容若定,一生不愧不怍,無怨無悔。
10.由此發(fā)展為“停止鬩墻,共御外侮”的迫切愿望,進而喚起了國共兩黨“鬩墻御侮”的根本覺悟。
11.臣愿陛下斥素餐,去冗食,抑閹寺,任直臣,薄征弛役,恤隱撫鰥,委宰相以簡賢任能,付臣以訓兵御侮,則中興之功,日月可冀。
12.國民黨政府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到會中委,該會委員,討論‘安內(nèi)攘外‘方案,決議‘救災(zāi)、綏清、御侮‘三方針。
13.到此,華仁忍無可忍,會同妻子鐘國芬合力御侮,經(jīng)過勇敢斗爭,終于打退惡鄰。
14.幸賴股肱御侮之助,殘丑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遠覽復子明辟之義,近慕先姑歸授之法,閻皇后被遷離宮,本非自愿,詔文中曲為轉(zhuǎn)圜www.9061xoxo.com。
15.服心不用七擒策,御侮何勞三箭歌。高枕幽窗無一事,西人不敢牧長河。耶律楚材
16.今社稷之難,急于隴、蜀,操外吞天子,內(nèi)殘群寮,朝廷有蕭墻之危,而御侮未建,可為寒心。
17.敬懇嚴令二十九軍奮勇抵抗,并本三中全會御侮抗戰(zhàn)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wèi)平津,保衛(wèi)華北,規(guī)復失地。
18.國家元氣,衰敝已極,雖欲強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嗚呼,痛哉!雖然,余所恃者,唯此一片愛國丹心。
19.我若就此投入軍中,一來蔽人耳目,二來還可以殺敵御侮,建功立業(yè),以贖前愆。
20.萬眾一心、同心協(xié)力、共同御侮的社會大團結(jié)精神;勇往直前、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氣概。
21.父老兄弟諸姑姊妹相與庀糇糧,輸財物,所以厚軍實撫戰(zhàn)士者,無不至民族御侮精神于以發(fā)皇。
22.隨著民族危機的一步步加深,救亡御侮成為當時兩國人民都要面臨的重要歷史使命。
23.操外吞天下,內(nèi)殘群寮,朝廷有蕭墻之危,而御侮未建,可為寒心。
24.桂良、花沙納無外交才,唯唯諾諾以外,無他技也,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賴有此耳。
25.同文館增添之計,乃臣等日夜所籌,若中國能深究其法,通曉其原,則御侮即有所憑借,庶國威自振,安內(nèi)攘外之道,不外是矣。
26.中國武術(shù)以其突出的格殺功能,在民族抗爭史上發(fā)揮著抗暴御侮、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作用。
27.溫暖的珠光許給了他一劑抵抗疾病的糊藥和一堵抵御侮辱的墻。
28.**戰(zhàn)爭以后,先進的知識分子把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
29.用兵以得民為先,安民乃能御侮。
30.鼓士氣練精兵,縱兵數(shù)寡,折沖御侮皆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