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可竹軒設周蒼柏紀念室,館內陳列著前周蒼柏生平事跡圖片展及實物,展示了周蒼柏的愛國情懷,以及他開鋤拓荒東湖的艱辛歷程。
2.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年代,造水庫往往只為了滿足拓荒造田的灌溉需要,可輪至今日就成了“澤被后世”。
3.時光荏苒,歲序更新,一批年輕的拓荒者和追夢人承擔起了建設西安國際內陸港的重任。
4.“我不敢說自己是改革開放的拓荒者,不過說到底,我們是第一個開餐館的老百姓”,郭先生表示。
5.北俄亥俄州本特利農場所在的那一部分,已開始從拓荒生涯中顯露起來。
6.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此大敗王罕、扎木合,開啟拓荒立業之勝戰。
7.中國并不希望被看做是拓荒時代的美國西部,只擁有未經檢驗的醫療技術。
8.新上任的領導班子深入到各場,走進職工低矮的泥草房,看到那些拓荒的老職工老淚縱橫的面孔,傾聽著幾代人同居窄小草屋的悲訴。
9.吸引人潮對夏延鎮而言已經不再是個問題,前來參加拓荒者日慶祝大會的游客高達000多名!
10.這個拓荒先鋒極為上相,他身強體健、智勇雙全,又掌握了先進技術,正好符合好萊塢打造的英雄形象。
11.“拓荒者”,她取“池畔風”為筆名,所謂“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她自喻池畔之風,期待吹皺傳統觀念里男尊女卑的春水。
12.請把貧民窟的人看成拓荒者。
13.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的拓荒者,永遠是不朽的。武者小路實篤
14.有人稱,兵團出來的干部,始終保持了入疆初期革命者的強勢凌厲和拓荒建設時期的堅韌倔勁,融合邊疆民族的粗獷,往往無剛不克。
15.雖然沒上過他的課,卻一起喝過十數次的酒,文化版拓荒人。
16.紀末,韓顯卿冒險渡過瓊州海峽,來到當時尚屬蠻荒之地的海南島文昌縣的昌灑區古路園村,從此開始了韓氏家族在‘天涯海角’的拓荒生涯。
17.安德生在芝加哥上場得了,帶領拓荒者取得他們最近八場比賽中的第七場勝利。
18.當時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來自田納西州的拓荒者。
19.高爾文兄弟創建了摩托羅拉公司,從此,這家公司就成為“通信產業”的一個重要臺柱,一個不愿停歇的拓荒者。
20.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汗水凝結成時光膠囊,獨自在這命運里拓荒,單槍匹馬與世界對飲,歷經磨難亦不忘初心,做自己榮耀的騎士,勇敢追逐夢想的紅日。高曉松
21.日軍燒了趙家的房子,幾代拓荒者胼手胝足壘出的村莊,頃刻間變成灰燼。
22.小屋周圍的厚厚的柵欄保護拓荒者免受攻擊。
23.張瞳:中國渲染農場持之以恒的拓荒者。
24.“詩以言志”,從何*記的“拓荒地,邊陲覓。
25.拓荒者的編纂工作歷盡艱辛、受盡壓迫,為中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
26.芬克:以槍法、斗技和吹牛而出名的美國拓荒者和民間英雄人物。
27.通車近十月,人們說起了旅游業的井噴式發展與這里“可以賣錢”的空氣,也津津樂道曾先后任廣州市市長、貴州省省長的林樹森與其艱難的拓荒之旅。
28.新中國成立后,數十萬將士聽令而行,犧牲小家,戍守邊疆,扎根拓荒,為新中國政權穩定作出突出貢獻。
29.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千萬不要做意見或是現成答案的乞討者,請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鋒部隊,請去探尋自己知識與智能的上游。如此你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走出不一樣的第一步。李欣頻
30.經過數代拓荒者的辛勤耕作,到了晚清,洲上人煙輻輳,且頗具城鎮規模。
31.拓荒宣教和得著未得之民是我們基地的中心使命。
32.緊隨著大平原拓荒者移民而來的,是穿著清一色土布衣服的“偏僻東部”的農民。
33.當時,大興安嶺首府加格達齊還沒有通汽車,莊學義這批拓荒者先在鄂倫春組建了“筑路籌備處”,招了名工人,在筑路之前,先讓他們進入技工學校學習。
34.昨天早上,中國證券市場的兩位“拓荒者”———黃貴顯和胡瑞荃,從容地接過上海市金融辦方星海主任手中的鮮花。
35.攝影展將持續,展覽分為總章、招商引資譜華章、轉型升級再輝煌、拓荒播玉筑新城、奏響民生幸福曲板塊,展示照片張。
36.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獲果實,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
37.從發凡起例這個意義講,《詹言》當是一部于書學美學方面具有拓荒性的著作。
38.王宜國的“拓荒鞋”,帶頭走出了磨子潭鎮廣家河峽谷的致富路,走到了老百姓的心窩窩上……
39.在西部拓荒時期因為制作精確地圖而受到表揚的約翰?福瑞蒙特少校,在被以叛亂罪與不服從命令的罪名送交軍法審判。
40.洪深是我國現代戲劇事業的拓荒者之一。
41.這是早期西部拓荒者的新的拓居地。
42.很多勇敢的拓荒者乘牛車遷徙到西部。
43.“拓荒者從自然界破壞了樹木,然而隨著集約農業系統的發展,種植實用樹木的現象保持增長的勢頭。”他說。
44.它是土家族紀念祖先,開拓荒野,捕魚狩獵等創世業跡的一種古老舞蹈。
45.一小群早期拓荒者為了尋找在他們自己的祖國已不存在的自由,在三百多年前遠涉重洋,來到詹姆斯敦和普列茅斯。
46.在紀和紀,這表現為公眾對拓荒者的敬佩,這樣的拓荒者不論是個人還是家庭,大多歷盡艱辛在荒山野林之中開辟出一片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