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孫中山、廖仲凱、葉挺、葉劍英等杰出革命先輩,譜寫了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光輝篇章。
62.子路、冉有、公西華等人侃侃而談,不乏報國救民之志。
63.天有五運六氣,人有五臟六腑,樂有五音六律,所謂樂醫,便是以音樂之力治人生死惡疾,救民生于水火!
64.故我玄門中各派高人,大多以驅斥邪魔、救民水火為要務。
65.這次瘟疫來勢猛,發病快,傳染性強,已禍及千家萬戶,還望州長早思良策,救民眾與水火之中。
66.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國無寧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國的志士出現,挽救民族的危亡。
67.他的第一道變法令《墾令》,是力行“耕戰”,旨在“以耕富民”,“以戰去戰”,救民于水火,以達到“一天下,王諸候”,求永無戰亂,千秋太平。
68.記著,廟堂太高,江湖又太遠,兩者原本就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勾當。日后又誰大言不慚地提起什么救國救民的事業來,便是身在江湖、心在廟堂的敗類!便是挑起光天化日之劫的災星!便是祖宗家門的大對頭!張大春
69.其中有教他忠于君主的,也有教他救民水火的,唯獨沒有告訴他,萬一兩者不可兼得時,該選哪邊。
70.吾已經聚集團練鄉勇,正欲出兵援助階州,彈壓亂兵,救民于水火之中。
71.飛宇授爵國國主去尋找天血卷,救民水火。
72.成為臨澤縣歷史上第一個留洋外國,尋求救國救民大計的熱血青年。
73.滿朝奸佞,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心愿,被棄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舉世皆濁、舉世皆醉,經常在汩羅江畔行吟哀歌,寫下許多悲壯詩篇。
74.據史料記載,鄭仙即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云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拯救民眾,鄭在山上采仙草九節菖蒲時失足墜崖,駕鶴成仙。
75.是啊,如今市井流傳,大明氣數已盡,李自成是真命天子,有的更是說神仙下凡,乃是救民于水火。
76.在中國近代史上,志士仁人曾經苦苦地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
77.要龔大明一個人肩負救民于水火、救國于頹勢,這個覺悟和能力,都不具備。
78.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斗犧牲,前赴后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79.他倆雖自幼相戀,終身刻骨銘心,情不他移地愛著對方,但因政見不同,救國救民的方法各異而不能結合。
80.懷仁兄心無掛礙,只存一顆救民水火的赤子之心,無所求亦無所思,自然便無所懼。
81.警方受理民眾案件能發揮“人溺己溺”之同理心,詳細查證,即時搶救民眾生命,深獲民眾感激,除了挽回其生命外,更為建立警察良好形象再添一筆。
82.鄭仙本名鄭安期,相傳戰國時期他在廣州行醫,為拯救民眾脫離瘟疫,上白云山遍尋九節菖蒲,不慎失足墜崖,乘鶴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