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謂造句,是謂造句大全

61.就是“納玉莖于琴弦麥齒之間,及洪大便出之,弱納之,是謂弱入強出”。

62.攻戰守,進退止,前后序,車徒因,是謂戰參。

63.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64.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謂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是謂次忠也;以諫非君而怨之,是謂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達義,偷合茍同,以持祿養者,是謂國賊也。

65.無論承擔多大的事情,從來不會顯露出絲毫的壓力與憂慮,反而輕松泰然,笑容可掬,是謂“樂以忘憂”。

66.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67.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68.是謂亂軍引勝。

69.混沌初開之際,生靈萬物俱無,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乃天道,天去其一,是謂一線生機。

70.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

71.其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謂佛教”,佛教主張揚善去惡、勸人為善,強調戒律,擁有勸善的社會教化。

72.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73.凡戰勝,則與眾分善。若將復戰則重賞罰。若使不勝,取過在己,復戰則誓己,居前,無復先術,勝否勿反;是謂正則。

74.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沖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于事實,是謂盲爭。柴靜

7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76.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77.水不汲汲于富貴,不慽慽于貧賤,不管置于瓷碗還是置于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

78.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79.“渭城曲”演唱時至末句反復歌之,是謂“陽關三疊”。

80.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

81.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82.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83.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4.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合,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無疑,天下和服。

85.名謂安全,好構兵釁,是謂名不副實。

8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87.臣聞上古圣帝,莫過唐、虞,不為叢脞,是謂欽明。

88.少年網游,青年壯游,中年宦游,老年心游。網游可以益智,壯游可以勵志,宦游可以廣識,心游可以自適。游學人生是謂問世,游歷江湖是謂知世,游走職場是謂涉世,游心太玄是謂逸世。

89.以樞臣而大招物議,是謂負恩;聞人言而不以奏聞,是謂溺職!

90.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91.前此老師宿儒,終日咿唔案下,專摹唐、宋諸大家文調,每下筆,摭拾古文一二語,即自命為韓、柳,為蘇、王,而于文字之有何關系,絕非所問,是謂之優孟學也可。

92.大宋南遷,是謂南宋,當權者茍且偷安,不思進取,無力恢復中原。

93.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94.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95.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

96.相對而稱,在語法學上,是謂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語法結構密切相關的詞,如介詞、連詞、助詞等。

97.一令逆,則百令失;一惡施,則百惡結。故善施于順民,惡加于兇民,則令行而無怨。使怨治怨,是謂逆天;使仇治仇,其禍不救。

98.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99.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謂之能參。荀子

100.傳宗接代純是一種心態,并無幾個家真正有產業等著男孫來承繼,女生亦并非不能辦事,或是辦得更好,有些家長重男輕女,是故意挑剔媳婦,或是找人出氣,是謂家庭政治。

10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

102.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103.同時,谷戀村還是晉劇之鄉、秧歌之源,中路梆子的一代宗師高錫禹就是谷戀村人,是謂“太極圐圙堡,禮樂儒商村”。

104.“過則勿憚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0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老子

106.文韜》,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

107.一曰不知,二曰不進,三曰不任,四曰不終,五曰以小怨棄大德,六曰以小過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訐奸傷忠正,九曰以邪說亂正度,十曰以饞嫉廢賢能,是謂十難。

108.“默默無言,昭昭現前”,寂靜中“靈然獨照,照中還妙”,是謂寂照也。[造句網http://www.9061xoxo.com]

109.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辭,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榮、利、恥、死,是謂四守。容色積威,不過改意,凡此道也。

110.文字禪所強調的“文以載道”,即是謂此。

111.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識、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適,是謂俱泰。故夫體育非它,養乎吾生,樂手吾心而已。

11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13.驕驕、懾懾、吟嚝、虞、懼、事悔,是謂毀折。大小、堅柔、參伍、眾寡、凡兩,是謂戰權。

114.奪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謂國賊。

115.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

116.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17.文迪認為,對生活充滿激情、能洞悉生活百態、善于與人交流且愛憎分明,是謂今天的“興觀群怨”。

118.出則輿馬,入則高坐,堂上一呼,萬民稱喏,是謂官也。

119.…見到師長,要行尊師禮,先稽首,并將稱謂呼出,是謂騎士的敬之禮節。

120.上行虐,則下急刻;賦斂重數,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

分頁閱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