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造句,楚國造句大全

121.魏郝三萬大軍剛在韓國扎營,就有錦衣衛來報,楚國回師后,龐涓統領兩萬殘余的魏武卒回國,召集舊部,似有不軌之心。

122.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頭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

123.古代楚國是一個以江漢流域為中心、跨連長江流域多條水系的澤國。

124.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吳國大臣,名員,字子胥,原來是楚國人。

125.直至今日,凡是提到楚國青銅器,仍會給人一種雄風依舊、威震八方的深刻印象。

126.楚國從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對鳳凰的熱愛與崇敬,達到了無出其右的程度。

127.姜崇煥更是橫刀躍馬,親自披掛上陣,號召全楚國上下萬眾一心,保家衛國,才逐漸扭轉了戰局,收復失地。

128.伍子胥當然沒忘記復仇,闔閭九年,吳軍一舉攻破楚國郢都,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報了血海深仇。

129.此外,還有北魏石窟、楚國長城、南朝齊梁時期無神論者范縝故里等聞名遐邇。

130.歷史文獻和漢壽出土的文物,顯現出沅水下游常德、漢壽在楚國及屈氏家族地位的重要。

131.作為楚國大臣、羋月的青梅竹馬,黃歇本就是“劍眉英目、玉帶佩劍”的俊朗公子;身為王族后裔,他更是聰明懂事,溫文善忍,在音律與外語上天賦稟異。

132.重耳做公子時曾流亡楚國,為感謝楚成王對他的款待,便留下信言說,倘若將來他能回國而遭遇晉楚兩國交戰,一定讓晉軍退避九十里,以謝今日收留之情。

133.楚國的軍賦以加強國家軍事實力為目的,田賦則以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為旨歸。

134.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臣。

135.楚國的銅貨貝也有鏟形。

136.這話傳到楚國*貴處,觸怒了他們,揚言要掘墓鞭尸奪金臉。

137.不要放棄希望,希望使人正視困難與失敗。困難與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失去希望,失去與之斗爭的勇氣。屈原愛國,“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國滅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羅江這條絕望之路了。

138.我楚國不愿刀兵相見,乃是為民生而計,父皇仁德無雙,深恐刀兵一起萬民涂炭,卻不是畏了你梁國兵鋒。

139.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郭店楚簡、云夢秦簡以及楚國絲綢、漆木器等,享譽國內外。

140.雖然楚國的縣制還不完善,但是它為戰國、秦漢以后以郡縣制為地方政權組織形式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41.千乘之國楚國,以傾國之力才找到三支好箭,你箭匣中居然一次性裝了十二支好箭,如果楚王聽了這個消息,一定會氣的去跳河。

142.戰國時代,楚國有個廟宇的主人,送給看廟的人們一壸酒。可是粥少僧多,怎麼分這壸酒呢?

143.牧繼心中一突,和梁國主使交惡絕非他所愿,只是衛圖乃楚國三朝元老,對楚國可謂鞠躬盡瘁,威望極高,登基之事還需仰仗于他,因此忙準備打個圓場。

144.巴、蜀兩國人煙稀少,且一門心思閉關自守,不足為慮;秦國本來也是楚國的老朋友,之前還幫過楚悼王的大忙。

145.在楚國被秦國征服后,懷著對腐敗朝廷的失望,屈原于陰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身死。

146.其師號‘三閑齋三閑老人’,曾為楚國名相。

147.秦乃是虎狼之國,是天下之大患,此患在,我國無寧日,今連年大戰,我國力疲軟,如若繼續聯秦抗擊三國,我楚國以亡國也不遠了!

148.父母去世后,子路南游楚國,做了大官,“從車百乘”,“列鼎而食”。

149.戰國時期,楚襄王統治楚國時,國勢不振。

150.戰國時期,大策士張儀學成下山,將楚國當成自己弋獲功名的首站。

151.你們不讓我們進城,豈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話我們楚國的地位低于你們鄭國嗎?不寧唯是,而且還會使我們的公子圍犯下欺騙祖先之罪。

152.吳王闔閭縱兵追擊,追至楚國都城郢都,與楚軍交戰五次,五戰都把楚軍打敗。

153.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154.楚國王城大門緊閉,城內,上萬楚國將士身穿銀色盔甲,手持散發著寒光的兵器,一個個表情肅穆,漫天殺氣遮天蓋日。

155.“惟楚有才”、“楚才晉用”,是與楚國有“地緣”關系的兩個典故。

156.楚國文士都視之為模楷,想拜在其門下的人不計其數。

157.今天我們學了自相矛盾這一則寓言講的是楚國有個人賣盾和矛。

158.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

分頁閱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