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造句,楷書造句大全

1.李云飛寫的是楷書,在初唐年間,王羲之的楷書被模仿的不倫不類,除了歐陽詢這位書法大家,但是歐陽詢的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2.作品都帶有顏真卿的風格,但在字的結體上橫筆極細且向上欹斜取勢,斷筆與連筆,在楷書筆法是一種創(chuàng)新,形成獨特的風格。

3.升仙坊位于緊十八盤的起始處,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升仙坊”。

4.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后,字形還再繼續(xù)簡化。

5.后來,徐賢朋每天就把這些紙撿回來,整理好,又買來一本喜歡的歐陽詢楷書字帖在家照樣寫,反正有空就寫。

6.右后方和左后方的兩面,篆刻國家公祭日的記事文,共字,用小楷書寫而成;正面則篆刻著銘文,用魏碑書寫,共。

7.賀躍龍開始在一張打著豎格子的A上寫楷書,寫的是《滕王閣序》。

8.這四個字是爺爺寫的,筆力遒勁,典型的葉氏楷書

9.看罷藏品,老張給香港青年沏上毛尖,又轉身拿出一個長約兩米的卷軸,展開,是上世紀代趙璞玉的行楷書法長卷,內容大意是孝敬父母,修身慎行。

10.又行進了幾個時辰,果然在源頭盡出有偌大的一洞穴,那洞口壁端經(jīng)多年累月的風雨沖刷,原有的字跡已然模糊不清,隱約可以辨認出這是前朝遺文,斗箕大小的楷書體。

11.傳統(tǒng)的中國書法有篆體、隸書、楷書、草書。

12.而陳家家學中楷書更多傾向于柳體,所以他們雖然認得出顏體字的高下,卻也不可能認為家中小兒能將之寫到那種程度。

13.我們現(xiàn)在通行的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xiàn),而簡體字最早出現(xiàn)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時,簡化字在民間已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14.姜立綱除擅長楷書外,草書的造詣也極高。

15.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說法,學楷書之前,就應該先學漢隸。

16.墻上工整的楷書,書就斗大的泥金大字: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17.在馮家,我見到全部《豫言報》,白連史紙印刷,小字楷書,單面石印,看上去清爽干凈。

18.打開封卷之后,有十張考卷,紅線橫直道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發(fā)素紙兩張以起草之用,唯題目及抬頭字,草稿中亦需填楷書

19.曾正國的楷書和行書還被收入北大方正電腦字庫,為文化事業(yè)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20.海派楷書大家楊永法,為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播傾心盡力。

21.凌鋒揭開包袱,里面靜靜躺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約莫只有二三十頁,扉頁上的字體卻不是時下常見的楷書,而是上古篆文,筆力蒼勁,正中書有《萬蠱訣》幾個字。

22.信里有兩張用漂亮的、恭正的小楷書寫的推薦信,是辛笛先生親筆寫的!兩張紙都寫了大半張,而且內容不盡相同。

23.山西有一位青年書法家陳少卿先生,自告奮勇,愿意以恭正的小楷書寫梅節(jié)先生的校本,并建議出成線裝書。

24.“從行云流水的行草,到平正峭勁的楷書,從這兩個極端出發(fā),沿途便是一路美妙的風景。www.9061xoxo.com

25.來,張瑞齡專攻楷書,其書法結構嚴謹,穩(wěn)健靈動;線條剛中藏柔,古典厚實。

26.碟心繪嬰戲圖,人物生動傳神,底書“大清雍正年”六字青花楷書款。

27.有一張由蔣介石以楷書寫上“志當存高遠”的題詞。

28.演化過程中,雖然經(jīng)歷并形成了篆、隸、草、楷、行多種形體和寫法,但目今在印刷品中最為廣泛采用和流行的字體,則是隸屬于楷書的宋體字,或曰仿宋體。

29.她(妻子)見我寫詩寫字饒有樂趣,也發(fā)了練毛筆字的癮,于是從書柜里找到一本“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的字帖。這是清代書法家黃資源根據(jù)漢字結構的規(guī)律總結的方法,每種方法有范字四個www.9061xoxo.com,并有文字說明。這種有棱有角的正楷很適合初學者練習。沈博愛

30.他的楷書線條精謹、雅致,筆墨從容而明麗清爽,把人們帶入古雅經(jīng)典之境;他的行草條屏,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蔚然大觀;其榜書大字筆力扛鼎,氣勢宏闊。

31.故習楷書非習楷書也,實習楷書之演進史也,習楷書之演進史,實習漢晉書體之演進史也。

32.唐,因循“干祿字書”,科舉要求正字法,書楷書

33.“金不換”原是小楷筆,貌不驚人,可筆桿上楷書“金不換”三字卻格外醒目。

34.鐘亭西側石柱上,還刻一副楷書對聯(lián),寫的是“晨叩驚醒名利客,夜鳴振啟聵聾人”。

35.祖國語言歷史久,四千年文化有傳承。甲骨文字是源頭,小篆楷書是正統(tǒng)。行草飄逸形體美,世人學習永無休。世界母語日,說好中國話,寫好中國字,讓中華文化永遠流傳!

36.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最外面有一層黃娟連腦包過,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書“館閣體”。

37.在典范楷書基礎上,經(jīng)過匠體的加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宋體字。

38.至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楷書,在一批大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筆下,更是點劃絲絲入扣,纖毫不爽。

39.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圍還不夠寬,楷書主要集中在瘦金體、魏碑唐楷等,篆隸書集中在中山王鼎、鐵線篆、曹全和禮器、清人作品等。

40.繪畫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寫意、工筆各盡其妙;書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書、行書,豪雄恣縱的隸書、草書各具風采。

41.若賓座無人,凝神捉筆,如作小楷書,井井然不知有外物。

42.第六書體誕生,結束了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五種書體統(tǒng)治中國書壇幾千年的歷史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

43.在巷子的中間有一家川菜館子高朋滿座生意興隆,門口金色的牌匾上四個楷書大字“毛家飯店”。

44.書法家馬文鸞楷書純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勻、柔勁相宜,被國內書界譽為“南有周昭,北有馬文鸞”。

45.然而,漢字從早期的圖畫文字經(jīng)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楷書的長期演變,始終與象形圖畫字保持著天然的聯(lián)系,而與拼音文字判若水火。

46.喜歡楊華楷書的人會發(fā)現(xiàn),他不但把原本規(guī)規(guī)矩矩的楷字寫得活了起來,還寫出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美感。

47.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時那些民間工匠,高手多,因此,像禇遂良這類風姿綽約的楷書亦能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纖毫畢見。

48.你們看這枚‘雍正通寶’,包漿是對的,就是看上去規(guī)格好像比正常的雍正通寶大了點,這應該是楷書小平寶泉局通寶的母本。

49.他打算花半年時間臨摹另外三種字體,然后再半年融會貫通,到了考學的時候,四體楷書代表性特色,能算得取法乎上,出手不凡了。

50.他擅長隸、楷、行各體,尤以楷書影響最大。

51.六七歲時看到父親寫的楷書,即把玩不忍釋手,手握蘆荻柴棒,涂鴉描畫,就在此時,他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謂夙愿亦在文字中矣。

52.清乾、嘉始,考據(jù)學風大起,書法界“碑學派”應運而生,篆、隸、楷書體有了極大的發(fā)展,而帖學式微衰落,帖學一脈之草書也一蹶不振。

53.楷書比行書正式,唐人所書寫的字體較之前代已經(jīng)有所簡化,甚至有猜測,唐代時,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寫一些簡化字,這從一些手抄經(jīng)文中可以窺見一斑。

54.是中規(guī)中矩的楷書,一筆不茍、井井有條。

55.他的楷書既工整又漂亮。

56.我把手一攤開,六枚精美的圓形徽章靜靜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紅色底,上寫兩個明燦燦的黃色楷書,天朝。

57.老街偏旁,另有一條一庹寬的山道,“之”字形拐向山腰,崖壁鏨鑿四個楷書大字,紅漆涂填,曰:“騾馬古道”。

58.學篆書之圓潤,擁有平和的心靈;學楷書之方正,塑造正直的品性;學行書之流暢,保持快樂的心情;學草書之不羈,人生飛揚著激情。國際母語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寫好母語真誠做人!

59.長葛是樂舞始祖葛天氏的故里、楷書鼻祖鐘繇的故鄉(xiāng),而項城歷史積淀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60.在這些照片的最上方,用硬郎的楷書,大氣的寫著“不存在的英雄,亙古不朽,永世長存!”。

分頁閱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