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造句,楷書造句大全

61.他的書法作品,斷筆時似魏碑,筆斷意連;收筆時有漢朝的味道,像楷書又像隸書。

62.大荒時代的文字是最為古老的象形文字,哪怕周星上學時期書法不錯,楷書、行書、草書都有涉及,甚至還得過獎,但書寫這些最古老的文字就有些困難了。

63.他的楷書有柳體的骨干也有顏體的渾厚,其中還稍帶隸書的韻味,蒼勁美觀很耐看。

64.王輝站在天然居門口時也是驚嘆不已,三層高磚木樓很是壯觀,天然居三個鎦金的楷書蒼勁有力,雖然認不清落款是何人所寫,但古樸大氣之風還是迎面而撲來。

65.我在日記本上寫他的名字,林喬,林喬,林喬。草書代表他今天很煩躁,隸書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書代表他今天很開心,楷書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66.等橫幅楷書,似隸非隸,近楷非楷,純粹魏碑書風,圓厚華潤,平正沖和,安靜深穆,風度端凝。

67.在木匣里面還有一張字條,工工整整的楷書在上面寫著:“鎮壓白蛇非我愿,為民除害盡枉然。

68.四個楷書,字跡端莊,一看就知道書寫者當時很恭敬。

69.他那代表“大唐法度”的楷書早已成為后世書法學習的典范,受眾面廣泛,影響力巨大。本文就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對顏真卿書法研究的焦點作一綜述。

70.而上午兩個時辰的臨帖時間,你也要跟著我練習楷書

71.使草書以作楷之筆出之,起訖變化而不失法度;反過來,楷書又以行草之筆出之,自然變得血肉豐滿。

72.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姜夔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其《楷書帖題跋卷》運筆遒勁、波瀾老成,不僅能令人一睹其書法風采,也可從中了解他的藝術見解。

73.李文崗介紹,行書的欣賞與篆、隸、楷書體相似,好的作品能明確作者所忠于的書家,承接鮮明的古人特色,也能體現從所學各家中演化出的自身特點。

74.書法家馬文鸞楷宗歐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楷書純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勻,柔勁相宜,被國內書界大師譽為“南有周昭,北有馬文鸞”。

75.其楷書下至唐碑諸家,上至魏晉佳構,皆有研習,又以隋碑意出,舒卷自如、開張跌宕。

76.施天羽端坐桌前,運筆如飛,一行行漂亮的小楷躍然紙上,他的毛筆字師從歐體,歐體楷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

77.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后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后之地位。

78.今尚存其十七歲時自訂詩集《方棠三癡生拙稿》,內書目作詩詞一百一十六首,以行書或楷書書寫,大部分作了修改。

79.正中脊檁的松木枋板下,楷書一行。

80.我國書法歷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

81.在樓的墻面上,一行印記極為顯目,記者觀察,這個劃痕最深處達到半厘米,整行字用楷書寫就,蒼勁有力,看得出雕刻時下了一番功夫。

82.隸書和楷書將禾、千連寫訛變,禾形與人形遂皆消失。

83.如諧音“官上加官”的湘繡精品《冠上加冠》、清代吳建三的楷書七言對聯、行書四條屏,民國劉雨岑的設色花鳥等。

84.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

85.宜蕓館前的走廊墻上乾隆臨摹趙孟頫的作品《襄陽歌》拓本是楷書

86.行書楷書都是字,柔中帶剛昭日月。諸子百家立學術,戲曲神話是傳說。詩詞歌賦就是歌,我們都在歌里過。國際母語日,漢語文化,淵源流長。傳揚母語,唇齒留香。共同努力,世間芬芳!

87.阜的楷書寫法“阝”,俗稱左耳刀,其實它與耳朵和刀都沒有關系。

88.他廣泛涉獵篆、隸、楷、行諸種字體,特別是在魏楷書體上更顯其渾厚的功底和瀟灑的風格。

89.信封內有一張由蔣介石以楷書寫上“志當存高遠”的題詞。

90.“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極富影響力的大師之一。

91.大氣飄逸的行楷,既有楷書的嚴謹,又兼具行書的瀟灑情懷,在淺綠的扉頁上寫就——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92.老江時評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像顏真卿的楷書,敦厚豐滿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謹嚴而又廉而不劌,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93.啟爺說,楷書的架構結體上一個字的重點不應在方格的中心點上,而在稍左上方的位置,這樣符合黃金分割。

94.丁叔雅是丁日昌之子,與陳三立、譚嗣同、吳彥復并稱“清末四公子”,以楷書為擅,字字沉著,清雅絕塵。

95.怕弄臟了,又用彩色年歷紙包起來,書脊上用楷書寫好書名,擺上書架還不放心,生怕別人開口借,仿照一位前輩的作法,于書櫥上貼一窄條“借書如借命”。

96.鏡框上面寫著幾個楷書燙金字:獎勵周一航,見義勇為獎,落款是警察局。

97.一生酷愛書法,書工六朝楷書

98.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人,博采眾長。

99.此次展示李嘯信箋小字數十幀,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均為今年所作。

100.漢隸是篆字和楷書的過渡。

101.我有時候用楷書把本身最喜歡作家的書抄上……這能幫忙我起頭步入撰著狀況,并用我想要的氣焰氣魄撰著。

102.同時,楷書和行書也出現并快速發展起來。

103.走在村子的小路上,村中忽見古臺門,上有鏤空的磚雕,斑駁的紋路,正中浮雕“禮門義路”四字繁體楷書

104.我靜下心來,暗喜自己幸好在昆侖山中閑暇時沒有丟下這門功課,不然這一手曾經讓自己引以為傲的柳體楷書就不是現在這種境界了。

105.隸書承上啟下,上承篆書,下啟楷書

106.第一處“天開圖畫”四個大篆字,落款是楷書“光緒己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題”。

107.好在明朝開始人們書寫的文字主要是楷書跟宋體,否則蘇景就真的要文盲了。

108.一枝普通毛筆的“身高”約有,這種構造正是為了適合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書體的書寫需要。

109.學習楷書應遵循歷代書壇大師總結的經典法則和具體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0.志蓋正書“皇元敕授延安路醫學教授故武君志蓋”,墓志以楷書書寫,、滿行,共計。

111.甲骨絲綢溯開源,孔孟仁孝義云天;篆隸行楷書法倡,雍容儒雅賦華章;千古華夏莫等閑,文明復興擎旌帆;江山代有人才出,修身律己大志襄。

112.書房里,一個三歲的少年正在練毛筆字,練的尚還是規規矩矩的顏體楷書,并不是個性張揚的瘦金體或是飄逸流暢的趙體,但已像模像樣,初見成果。

113.他寫的是工工整整的楷書,一筆一劃皆很認真,最后留下一行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14.碑中題陽刻楷書“民故恩深顯考鄉評德壽呂公諱得翠府君之墓”,字形稍大;左右序文陰刻楷書八行,,內容簡述呂得翠生平,字形稍小。

115.最上方的毛筆楷書大字頗有神韻,寫的是:?炎?

116.為了充分表達***的深刻用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又決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詩盤和“替天行道”楷書跋尾盤,共為一套。

117.該書信集行書、楷書、草書諸體皆備,印章神采煥然,用紙考究,裝幀精致,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118.曉明寫得一手好字,可他總覺得自己還有不足,就邯鄲學步,一會兒模仿楷書、一會兒模仿仿宋,一會兒模仿隸書,結果最后寫出來的字成了個“四不像”。

119.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

分頁閱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