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逆罪,欺罔罪,僭越罪,狂悖罪,專擅罪,忌刻罪,殘忍罪,貪婪罪,侵蝕罪。
2.蔚山役后,贊畫主事丁應泰劾楊鎬貪猾喪師,釀亂欺罔,陛下大怒,咆哮,將楊鎬調(diào)回,打進大牢,聽候?qū)徟小?/p>
3.逮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內(nèi)務府總管、廢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產(chǎn)后回奏,康熙帝曰:凌普貪婪巨富,眾皆知之,所查未盡,如此欺罔,朕必斬爾等之首。
4.凌普貪婪巨富,眾皆知之,所查未盡,如此欺罔,朕必斬爾等之首。
5.年羹堯反逆不道,欺罔貪殘,罪跡昭彰。
6.惟有去除“欺罔”,人們的信仰行為才能被喚醒并面對上帝。
7.“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結(jié)黨懷奸、夤緣請托、欺罔蒙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之習,皆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shù)者。
8.南朝的朱異,為官不怎么樣,“貪財冒賄,欺罔視聽,以伺候人主意,不肯進賢黜惡”;但他對那些自以為出身高貴的人非常不屑:“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
9.異善伺候人主意為阿諛,用事三十年,廣納貨賂,欺罔視聽,遠近莫不忿疾。
10.治書侍御史權萬紀權萬紀、侍御史李仁發(fā)李仁發(fā),俱以告訐譖毀,數(shù)蒙引見,任心彈射,肆其欺罔。
11.七月,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公在官時聲績,錫住奏其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僚欺罔。www.9061xoxo.com
12.不以輕稱小斗欺誑于人,不以詐親及諸欺罔而求財物。
13.下及歷算、醫(yī)藥、農(nóng)團、水利等興利除害之事一一成書,欽命廷臣共定其是非,果系叛常拂經(jīng),邪術左道,即行斥逐,臣甘受扶同欺罔之罪。
14.所謂正邪之分,仙魔之論,乃是欺罔之言,小兒無知之論。
15.你說的全然是欺罔神聽的謊話。
16.欺罔視聽太久,以至于他們不僅欺人,而且開始自欺,從潛意識里相信“停職”就是一項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