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前,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土豆叫洋芋,肥皂叫洋堿,自行車叫洋馬兒,水泥叫洋灰……至今,洋酒、洋煙乃至洋娃娃,依然是時尚,因為它洋。
2.“煤炭、洋堿垛成山,汽車坑里足有四五十輛汽車。
3.韶山北路文藝路口的關洋堿老人,因昨日凌晨睡過了頭,沒有看到神六返回這一時刻,直到清晨起床后還責問孩子們為什么不把他叫醒。
4.其主要生產經營純堿、肥料、農藥等化工產品,為重慶近代工業史上著名的英國“卜內門洋堿公司”,大家現在熟悉的“多樂士”乳膠漆就是該公司的產品。
5.在教會的幫助下,張道生得到了獨家銷售洋堿、洋油的機會,借此機會逐漸發達。
6.看到純堿廠生產出來的純白色純堿,在質量上完全超越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洋堿以后,便紛紛搶著找徐德昌下訂單。
7.潤姑打了洋堿,上下一抹,再拿些水沖一下,就完事了。
8.茶鋪里好多老年人在打麻將,趙哥和凌老師他們在研究洋堿肥皂的好處,另一邊坐著古董商。
9.這是給你爹的兩瓶酒,這是給**的兩升鹽,兩封洋火,兩條洋堿;這是給你姐的兩塊胰子,還有兩塊花布,幾條手巾。
10.洋火、洋堿做起來很簡單,成本很低,那些老板真賺得盆滿缽滿。
11.現在廣東人還叫香皂叫“番堿”,不管洋堿國堿一律叫番堿,只是習慣問題。
12.范旭東給產品取名永利純堿,以區別于“洋堿”。
13.而在平淡的農家日子里,農家婦女很少有人像結婚時“涂脂抹粉”,惟一的化妝品就是一塊洗臉洗手洗頭用的洋堿。
14.而在匯豐銀行辦公樓內,也有德華銀行、美孚火油公司、萬國儲蓄會、卜內門洋堿公司和紹和洋行等。
15.把火柴稱為洋火,把肥皂稱為洋堿等等,因此產生了恐外排外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