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家泛宅”、居無定所、靠打魚度日、鶉衣百結、溫飽尚且堪虞的疍家,哪來的資金去從事海洋商貿呢。
2.解放前,先輩搖著舢板船,浮家泛宅,漂泊進深圳,在深圳河打魚為生。
3.嶺南人習慣海外拓展,浮家泛宅,遠涉五大洋。
4.以前這里生活的都是窮苦漁民,過著浮家泛宅的漁家生活。
5.與此同時,疍民是浮家泛宅,隨著水道能到達不同的村,不同的聚會演奏也使得冼星海的音樂啟蒙具有多元化特征。
6.他們這個新家是一葉“不系舟”,他們三人在這里詩意地居住,浮家泛宅在無邊無垠、永恒長存的時空之中,生生世世不再分離。
7.多年來我們一直浮家泛宅,四處飄泊。
8.建國后,疍民徹底告別昔日浮家泛宅式的生活,在沙田地區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水上居民村。
9.為避漢軍鎮壓,成千上萬越族人逃竄江河,過起浮家泛宅的生活——這批自我放逐者的后裔便是后世疍家的主體,他們最顯著的生活特征乃是終生以艇為家。
10.祖祖輩輩浮家泛宅,以水為伴,以舟為家,以漁為業,史稱疍民。
11.解放前,漁村人駕著舢板艇,浮家泛宅,漂泊進深圳河打魚撈蝦,艱難度日。
12.江上旅游,最理想的,應當坐木船,浮家泛宅,不計時日,迎曉風,送夕陽,看明月,一路從從容容地走去,覺得什么地方好,就在那里停泊,等興盡了再走。
13.“浮家泛宅”式的避世情懷,對現代人是太過矯情吧?但是大圍山的水,卻并不感傷也不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