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用兵也有其一定的法則,那就是要能集中兵力及迅速調動部隊兩種。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白費氣力。田中芳樹
62.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決定是你了,小悟空戰斗!
63.這支球隊得以在競技場上百戰百勝,除教練善於用兵外,球員個個驍勇善戰亦是主因。
64.剖析敵人的心理是用兵的第一要點。其次,在戰場要完全發揮實力,補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極端來說,不一定要攻擊敵人本部,只要切斷其補給就夠了,如此一來,敵人自然不戰自敗。田中芳樹
65.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66.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平時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學習,打好基礎,隨時準備為國家效力。亦作“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67.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這是用兵的上策。www.9061xoxo.com用兵造句
68.他寫此詞之時,正是西北大夏國連年對宋廷用兵,而北宋朝廷自皇帝以下,大都混混僵僵,不思進取,寧舍金錢土地,只求息兵罷戰,屈辱求和。
69.所以,善于用兵的將帥,就好像率然一樣。
70.圣王之用兵,非樂之也,將以誅暴討亂也。
71.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
72.用兵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73.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窮奢極侈,對外連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之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74.善于用兵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不苛求于人,所以才能不強求人力而去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態勢。
75.百戰百勝,非用兵之善也。善用兵者,不戰而勝,善之善也。
76.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77.敵人不顧首尾,孤軍深入,犯了用兵大忌。
78.他們厲害得只能用兵不血刃形容。
79.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80.“草船借箭”、“空城計”等都是諸葛亮用兵如神的具體體現。
81.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茍安一隅,無用兵之志。
82.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83.華盛頓的獨立戰爭戰略,既符合孫子的伐交思想,也符合孫子“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用兵之道。
84.“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說的就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道理。
85.少林追風趕月刀是少林兵器中的短兵器,也是中華武術在歷代技擊中的常用兵器。
86.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
87.正要將息人強馬壯,用兵正是如此不在促忙。
88.另一方面,此時的宋朝積弊已深,并逐漸形成了修文偃武、諱言用兵的風氣。
89.知土地之宜,習險隘之利,明奇正之變,察行陳解贖之數,維枹綰而鼓之,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屬腸,輿死扶傷,流血千里,暴骸盈場,乃以決勝,此用兵之下也。
90.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孫子又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91.早在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單以莒與即墨為齊國的最后據點來抗拒燕國覆滅齊國,運用兵略智術一月之內復齊七十余城,使得莒地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戰爭名城。
92.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93.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94.惟有德義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馮夢龍
95.當時,對西夏用兵失利,宋神宗挺沒面子,要殺這個失職的轉運使,一以卸責,二以泄火,三以樹威。
96.這些,是軍事家用兵之佳妙奧秘,是不可事先規定或說明的。
97.晁兄差矣;公孫先生名聞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測之機,呼風喚雨之法,那個及得!
98.敵軍乃十萬之眾,此區區三千人馬殲之何意,再者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99.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
100.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101.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
102.兵兇戰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因為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
103.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104.張居正死后,神宗惑于貨利,一面浪費無度,一面肆力搜括,外則用兵朝鮮。
105.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孫子
106.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107.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
108.國公武藝韜略皆是一時之選,自然是其中之一,斛律光將軍用兵如神也是其中之一。
109.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司馬遷
110.兵不厭詐,是戰場上出奇制勝的權謀,善于用兵者無不深信此道。
111.……京西招撫使李橫欲用兵復東京,鼎言:橫烏合之眾,不能當敵,恐遂失襄陽。
112.風雨在擊退燕南天之后,之所以不顧兵馬疲頓,連續用兵冒險進攻險要的巴蜀,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在于為涼州補充足夠的物質尤其是人口兵源。
113.用兵打仗講究爾詐我虞,而同學之間則要互相幫助。
114.孫子兵法曾經說過,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115.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發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116.及邊事吃緊,軍費開支陡然增加,對人民的征斂就愈其苛重:國家自陜西用兵以來,賦役煩重。
117.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兇宜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馀殃哉!
118.又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我觀市松此子,用兵頗得孫子之精髓。
119.文王死后,武王伐紂,他們叩馬而諫,以為父喪而用兵是不仁不孝,武王滅商后,他們回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120.從第一次統兵出戰開始,白起每戰必勝,其用兵不拘一格、刁鉆猛狠,戰必勝,攻必取,以至于若干年后山東六國聞知白起統軍出戰,竟是無人敢于領兵與之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