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太宗李世民,開疆拓土,戰突厥、卻吐番,開創華夏盛勢景象,至今國人歸故里稱“漢人”,出海外稱“唐人”,以之爭逞民族精神。
122.會高祖擊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
123.衛宗平倒是看準了現在正同突厥的交戰,父皇此時不愿朝局震動,想將這事往后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124.在國外,她的魅力依然是把無往不勝的利劍,一舉戳穿了突厥父子兩代元首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的心。
125.如今,我大周國富民強,雄兵百萬,區區突厥不過纖芥之疾罷了,何懼之有?
126.開皇二十年,太慰晉王廣北伐突厥,四月己未,次于河上,祃祭軒轅黃帝,以太牢制幣,陳甲兵,行三獻之禮。
127.突厥所以敢傾國而來,直抵郊甸者,以我國內有難,朕新即位,謂我不能抗御故也。
128.王忠嗣、李白掃平突厥、吐蕃、契丹的叛亂,功蓋天下,為何蒙受“龍韜”。
129.他開創了中國對回鶻文和突厥文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受到重視和好評。
130.從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話可以看到,吐蕃將其周邊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歡忭而聽命差遣”之國。
131.和這樣的人打仗,絕無便宜可討,而突厥的習慣,進犯中原主要就是要討便宜的。
132.大人!你就放心吧!石嶺關固若金湯,有小晉陽的美稱,就憑突厥那幾只騎兵,是沖不過銅壁鐵墻的!
133.他子承父業,曾先後兩敗當時雄居大漠的突厥頡利可汗,菩薩由此號稱‘活頡利發’,意思是‘大於頡利’。
134.只見三四十名衣甲炫然的士卒押著幾十名穿著漢服,卻神色沮喪的突厥人進入太廟臺階下的空地上。
135.西秦鯨吞蠶食、步步緊逼,北趙岌岌可危、大廈將傾,南楚厚積薄發、言而無信,東吳狼子野心,突厥蠢蠢欲動……天極現,中原亂。
136.阿布思是突厥汗國少有的有興趣了解漢文化的人,本人懂漢語言,接觸過漢文典籍,知道漢人有三十六計,眼前這種局面很像是暗渡陳倉之計。
137.當李御率領諸將來到城樓上之時,突厥人已經將要登上城樓,攻勢正兇。
138.寧波城中依舊一片忙碌的景象,何偉麟帶著大青站在城頭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心里邊想著來到大陽的一切、從最開始的桃渚村到年前的血洗倭寇和突厥人。
139.伏見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獎遇,官戎秩,步黌門,服改氈罽,語習楚夏,窺圖史成敗,熟山川險易。
140.記得當年大隋悍將史萬歲因罪配發敦煌為戍卒,戰無不克,名震西陲,突厥人聽到“敦煌戍卒”。
141.突厥謂大軍至,懼而遁走,委棄雜畜輜重不可勝數。
142.安排完畢,兩隊頭領各自會意,便分率隊伍,藏蹤躡跡,悄悄掩至突厥營地。
143.氣派風水師南宮志雄應用氣派風水擊敗突厥尸旅和青風寨叛軍。
144.今天你聽信壞人惡言,勾結突厥,背叛大唐,殺人搶掠,阻斷西域交通,你再這樣做,會引起神人共憤的,今天,你休想從我這里拿走‘碧玉寶鑰’。
145.突厥將領握有軍權,專橫跋扈,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
146.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147.吳言寫的是對于突厥一點的功略,首先用將方面,以尉遲恭為主。
148.隋末唐初,突厥勢力異常龐大,各路諸侯竇建德、王世充、梁師都、劉武周等,甚至李淵都北面稱臣,接受可汗的封號。
149.大抵自突厥、回鶻以來,即以弋獵為事。
150.這些年你為帝國守北疆,擊突厥,平南陳,鎮江南,勞苦功高,而且你的才能,比太子更適合繼承大隋。
151.酒席上,安祿山對哥書翰說:我的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
152.朔方節度捍御突厥,統經略、豐安、定遠三軍,三受降城,安北、單于二都護府,屯靈、夏、豐三州之境,治靈州,兵六萬四千七百人。
153.時突厥屢犯中原,籠絡江湖人氏,黨同伐異。
154.現傳承于阿爾泰語系或突厥語民族中的許多英雄史詩,原來都是傳承于某一氏族或部族的部族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