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日陳明遠傳令,各寨一齊動身,至孫家莊前,搖旗擂鼓,吶喊篩鑼。
2.每次韃虜來襲,都不敢出兵救援,直待賊人滿載而歸后,方才篩鑼擊鼓,揚旗放炮,鬼混一場。
3.正行禮之時,忽聽得堂前一片價篩鑼,象有十來個人喧嚷將起來,慌得小舅糕兒沒鉆處。
4.一陣篩鑼開道聲打斷了小寶思緒,街當中一抬八人大轎威風凜凜經過,小寶搞不清是什么官,光知道官銜肯定不小。
5.搖旗擂鼓各齊心,吶喊篩鑼都助興。
6.小的們,擂鼓篩鑼助威,大秦必勝。
7.見幾個婦女向臺上兒坐,又不是還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8.巡游隊伍很莊嚴,最前面是聲音洪亮的大篩鑼引路,兩人抬一面,邊走邊敲以示鳴鑼開道。
9.可是就在這時,卻聽見外面光光地篩鑼的聲響。
10.再后來,甕鼓配以馬鑼、篩鑼、水镲、鈸等金器,逐漸走入老百姓的生活,發展成一門獨特的甕鼓藝術。
11.堂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語笑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
12.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門外搖旗吶喊,擂鼓篩鑼,助著大王,與你徒弟廝殺哩。
13.聽那獄里一更更這等捱將來,篩鑼、搖鈴、敲梆,好不恓惶。
14.那壁廂搖旗吶喊,這壁廂擂鼓篩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