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于名族不著,昭自方策,號謚聿宣,載伊篇籍。
2.以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視聽,使海內斐然向風,則遠人不服可以文德來之。
3.自此以后,馬融對鄭玄十分看重,鄭玄便把平時學習中發現而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一一向馬融求教,對于篇籍的奧旨尋微探幽,無不精研,終得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4.陳思王昔雖有過失,既克己慎行,以補前闕,且自少至終,篇籍不離于手,誠難能也。
5.陳思王昔雖有過失,既克己慎行,以補前闕,且自少至終,篇籍不離於手,誠難能也。
6.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詔劉向父子讎校篇籍。
7.陛下躬覽篇籍,研核是非,釁兆之萌,宜應深察。
8.泰博覽篇籍,好為文章,愛獎后生,孜孜無倦。
9.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