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這種玉所含石英質成分偏高,因此與白玉相比,質粗澀,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強;經常日曬雨露,容易起膈、開裂和變色。
2.酒中的軟木塞味雖難以描述但很容易被辨別出來:帶有木材,霉朽和陳腐的味道,且口感粗澀。
3.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
4.出產的波爾多葡萄酒口感稀薄,有些粗澀。
5.鐘后,原本粗澀的表皮開始變得光滑起來,而且露出青色的顏色和花紋。
6.那唱得這樣刺耳、嘶著粗澀的噪聲和討厭的銳音的,正是天際的云雀。
7.由于小麥麩含有較多粗纖維,口感粗澀,主要用于動物飼料。
8.邦貝華區的土地是少量石灰質的粘土,且受到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所以這里的葡萄早熟,但比較粗澀。
9.小倩的音色如她的氣質,質樸清新而不事雕琢,甚至帶些許嘶啞和粗澀,也許乍聽會覺得有些刺耳,但后勁兒很足,需要耐心去感受。
10.丹寧粗澀,酒體平衡,且回味持久。
11.急性喉炎的癥狀有輕有重,嚴重的會因為喉頭水腫而引起窒息,輕者僅有聲嘶、聲音粗澀、低沉、沙啞,吠犬樣咳嗽等,可以伴有發熱。
12.酸菜還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像脆苦的煮苦菜,粗澀的蒸樹葉,粗糙的糠馃壘,都是難以下咽的粗飯兒,吃這些都離不開酸菜作佐料。
13.拿起一顆黑色的核果,袁伯先是用小刻刀輕輕地刮去其粗澀的表面,并用刀尖繞著它比劃了一圈。
14.此散專治面部粗澀不潤,黑暗無光,雀斑污子。
15.快速拋光形成浮在器表光亮顯得浮躁、刺眼而不自然,握在手中時有一種粗澀感,無土腥味。
16.假的、質量次的化妝品膏體粗澀,色澤不是鮮艷刺目,就是發烏、陳舊無色。
17.炒份家常南瓜尖品食較為常見,但絲瓜尖也可以做菜哦,而且口感甩出南瓜尖幾條大街遠,雖同屬粗纖維,卻全然沒有南瓜尖的粗澀感。
18.文人墨客不喜硯石發墨快,太快說明硯石粗澀,所出墨質往往粗糙;也不喜發墨慢,太慢說明硯石過滑,磨墨“如騎鈍馬,數步一鞭,數字一磨”,影響效率。
19.單寧會和蛋白質起反應,蛋白質可軟化單寧在口里的粗澀,而肉質在口中也顯得更加鮮嫩。
20.黃花梨木質堅硬,手感溫潤,不會有粗澀的感覺,有如螢火蟲般的磷光、木屑經浸泡后水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