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來有人以為此理亙古不變,以致寫文章,哪怕是千字文,也要體現這九與一之比,勸百諷一,弄得雜文難寫,不少人還因此罹禍。
2.袁崇煥是一位歷史人物,有其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與性格的局限性,也有其軍事失誤和舉措失當之處,且成為他罹禍的‘口實’。
3.溥天率土,忠臣憤慨,比屋罹禍,忠義奮發,無不抱甲負戈,沖冠裂眥,咸欲事刂刃于侯景腹中,所須兵主唱耳。
4.初再罹禍患,心猶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過。
5.及寶夤平定,元顥退走,預其事者咸罹禍,唯同孝通者皆免。
6.罹禍或被人遺棄都是必然的事情。
7.那些私下印刷這些內容的人士由此罹禍被殺,對那些文章詩詞中提及到這上古秘密的讀書人,朝廷大興文。
8.自古罹禍,皆忠直切諫,無所隱晦,然明主詢及草民,草民不敢愛身以惜言。
9.烏江,修真界的一個平凡外門弟子,一心修練,卻身遭罹禍,輾轉紅塵江湖,奪得江湖秘典,以武修神,開始坷坎而奇異的修神之路……
10.世事無常誰能料,一朝罹禍為義深。
11.天降麒麟兆豐瑞,世出四圣罹禍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