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民造句,莠民造句大全

1.為防止倭寇和來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長期厲行海禁政策,嚴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華僑視為“化外頑民”、“天朝莠民”。

2.五十金幣一名?萬能的神啊!我要賣五個莠民女兒給紗希族長。

3.張嘯林則得意忘形,手舞足蹈——此等殊榮豈是流氓、莠民可得?這個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4.而獨至西教一興,美與法合舉國之權力以袒庇之,莠民以入教為護符。

5.夫莠民犯法,半迫饑寒,拘禁而生理益窮,釋放而依然赤手,欲須臾緩死,必故態復萌。

6.然而自明清以降,中國封建專制政權將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視為“背棄祖宗廬墓”、“自棄化外”的“莠民”,對他們的命運漠不關心,甚至持敵視態度。

7.必使天下無一饑民,無一寒民,無一愚民,無一莠民

8.此次滬上莠民借口外交,煽動罷市、罷工,倡言改組民生政府,實屬別有作用。

9.華人具有卓越的市場經濟潛能,不過清朝皇帝看不出來,反而稱出洋華人為“天朝莠民”。

10.這三等莠民,令掾史以下,各舉所知,招羅得數百人,由詡親自挑選,汰弱留強,尚得百余。

11.對刀客,民間敬佩的說法稱作刀俠、游俠,厭惡的則稱之為刀匪、莠民

12.自粵匪滋事以來,各省莠民,滄懷不肖之心,狡焉思犯上而作亂,一次不懲,則膽大藐法;二次不懲,則聚眾橫行矣。

13.對此事件的看法咨議局內部分成兩派,以議長楊毓泗為首的一派支持官府,污蔑農民曲士文為“莠民造反”、“反清抗捐”,主張鎮壓。

14.但他又不愿意承認是國民黨的責任,一味指責偽政權和偽軍都是莠民。

15.’或謂江令傷本可不死,因焚毀教堂后,有某人逼之自死,尤屬莠民誣罔之言。

16.“莠民”與“莠言”則已然古典。

17.尤嚴治盜,蒞任三月,誅戮近百人,莠民屏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