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采用詢問、捕蜚蠊、微生物鑒定等方法。
2.蜚蠊尾須毛形振動感受器受離心神經纖維控制。
3.方法選擇星級賓館,采用粘捕法進行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調查。
4.目的監測上海口岸輸入性及本地蜚蠊攜帶的病原體情況。
5.目的掌握蘇州市城區室內蜚蠊種群及其分布,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據。
6.目的了解貴陽市星級賓館蜚蠊侵害情況,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7.方法采用誘蚊燈法監測蚊密度,籠誘法監測蠅密度,粘捕法監測蜚蠊密度,夾夜法監測鼠密度。
8.結論掌握動車蜚蠊的生活習性和分布特點,探索出適合動車組列車的滅蠊方法。
9.目的:對武漢市某醬品廠蜚蠊侵害情況進行調查和化學防制。
10.目的了解河北省城市蜚蠊的本底現狀,制定防治對策,控制其危害。
11.目的:對研制的一種新滅蜚蠊毒餌配方進行毒效觀察。
12.結果共計滅鼠、滅蜚蠊只,種屬鑒定結果為鼠種和蜚蠊種,分屬,本船所染醫學媒介生物比較罕見。
13.蜚蠊是重要的病媒生物。
14.結論城市化發展包括城區改造、面積擴大和人口增長,對蜚蠊群落結構和數量有較大影響。
15.對經熒光標記的神經組織采集系列光學切片并進行三維重建,在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蜚蠊目昆蟲中均有進展。
16.目的:研究蜚蠊種群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系,為制定防制對策和預測預報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