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宣,一種書寫后再用油來裱糊的特殊紙張,這種方法極其繁瑣和昂貴,達官貴人要保存重要書物時才使用這種方法。
2.一邊糊,一邊給我講過去大戶人家辦喪事,要裱糊多少東西。
3.別說夫人驚異,那畫兒奴才也看見了,活脫兒一個真三爺,奴才冒昧求爺一句,哪天得空了,能不能給奴才畫一張,奴才裱糊起來掛到墻上,留給子孫當傳家寶。
4.這樣的裱糊不宜刻繪大片的線條。
5.所以他自嘲是“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
6.裱糊紙板:用多張較薄紙板裱貼而成的紙板。有別于均質紙板。
7.裱糊時間均安排在入冬前,高麗紙一般是朝鮮進貢而來,不足則靠進口補足。
8.李鴻章是個值得細讀的歷史人物,他自稱為裱糊匠,看了這本書,對他在那個時代的尷尬以及他與時代的關系,會有更多的認識。
9.這風雷堡雖然窮破,壘的屋子卻還不少,這間房子也不是很大,墻壁卻用桑皮紙裱糊得干凈爽眼,炕也是按北方人的習俗燒了火炕,躺上去暖融融的。
10.要裱糊天花板沒有梯子可以說是辦不到。
11.然而,甲午戰爭留下來的爛攤子還得需要“裱糊匠”去收拾。
12.她用綠色壁紙裱糊房間。
13.“大清裱糊匠”李鴻章的漸進改革之路。
14.進口裱糊流水線,德國海德堡對開四色印刷機、小全張雙色印刷機。
15.講究的人家,都要請裱糊匠“裱屋”,這是舊時濟南專門的一種行業,有師傅有徒弟,很像現在的房屋裝修公司。
16.洋人稱贊他為“領航員”,他卻自承是“裱糊匠”。
17.我一直都覺得,老梁是位手藝高超的裱糊匠。
18.我們需要大量自然包裝耗材來裱糊干燥的包裝。
19.要裱糊天花板沒有梯子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20.格斯多年來一直是個熟練的裱糊工。
21.當時的歷史時期,那個病入膏肓的老大帝國最需要的不是裱糊匠,而是根本改變國家命運的政治家。
22.我準備重新裱糊一下房子。
23.這位年輕的王爺(載灃)絕不比名滿天下(也謗滿天下)的李鴻章遜色,他們都是這間破屋的裱糊匠,區別在于:李鴻章轟轟烈烈,載灃卻不動聲色;李鴻章在盡力維持著屋子不倒下來,載灃卻還要費盡心機地考慮不得不倒下來時如何減少斷瓦殘磚造成的巨大傷害。雪珥
24.李鴻章說自己是個“裱糊匠”,其實也正是他自己甘當“裱糊匠”,才使中國的事情越辦越糟,終于一敗涂地,自己也被定格在那個揪心的歷史場景中。
25.現擁有先進全自動裱糊流水線及完整的后道加工設備。
26.而今,補鍋、修鋼筆、縫窮、裱糊等一類職業已經很難見到了。
27.那張珍貴的小圖畫現在已經裱糊裝幀掛在我的書房里。
28.自嘲為“裱糊匠”的李鴻章,如今又成了治安“消防隊”。
29.這一本手工書,為體現經年風蝕的殘缺美,內頁在紙張做舊的效果上采用宣紙撕毛邊再裱糊到內頁的手工做法,費時費事。
30.在陵園,先生還指揮裱糊匠糊了一艘大船,干了一輩子裱糊的老匠人感慨,長這么大了,真沒見過這么細致的活。
31.上次,你父親是什么時候用紙裱糊的房間?
32.她用綠色墻紙裱糊房間。
33.明明人性已墮落罪惡淵谷,卻裱糊起“摸石頭”來修補。
34.房間用綠色墻紙裱糊。
35.“大清裱糊匠”是李鴻章一生的寫照,但是在眾多國人眼中,推倒重建才是中國的正道。
36.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37.從此知乎裱糊匠,乃為老屋罩新裝。
38.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愚昧無知的一層裱糊紙。
39.他們在用紙裱糊餐廳。
40.這是幾張古舊發黃的紙張,紙張像是裱糊過,厚墩墩的。
41.李鴻章不是“裱糊匠”是終結者記:多年來你一直以一種善意的立場,去理解歷史人物在當時當地的選擇,最典型的,莫過于被罵了的李鴻章了。
42.里面還要裱糊兩層襯紙,使其光潔美觀。
43.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后一層裱糊板。
44.有聰明的裱糊匠是燒一壺滾燙的水來沖。
45.會員卡制作后加工較多的情況,如復膜,裝訂,裱糊,模切,燙金等。
46.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47.我們用黃色墻紙裱糊房間。
48.這位自嘲的裱糊匠,內心的深處,其實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不再只做裱糊的活,而是實實在在的推陳出新,搭起中國的脊梁。
49.“客房”的墻上裱糊著有花卉圖案的壁紙。
50.四邊鑲綾邊,類似于今天的鏡心,但不加鏡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墻壁或槅扇。
51.客房的墻上裱糊著有花卉圖案的壁紙。
52.究其根源,明治維新是舉國一致下的水到渠成,而洋務運動卻只是李鴻章等一干洋務官員在重重掣肘下的裱糊粉飾。
53.我將它裱糊裝框,我重新當選州長時,我把它掛在臥室的入口處,每天都能看見。
54.而當發現時,往往漫天的石塊已經丟了過來,想當裱糊匠業已不可得。
55.這墻是用糊墻紙裱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