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本人也喜歡練練毛筆字,打打乒乓球,聽聽南腔北調,特別是京劇和評彈。
2.蔡攸亦拿腔拿調地挖苦道:“嗬,你這小妞兒的燕語鶯聲真好聽啊!簡直比聽那蘇州評彈還過癮哪!”。
3.在這里,她除了跟著名歌唱家白秉權學唱陜北民歌外,還學唱蘇州評彈、山西梆子、河南墜子、眉戶、碗碗腔等。
4.評彈的傳統活動形式是“跑碼頭”。
5.由中國曲藝家協會組織的藝術團晚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首演,為當地觀眾展示相聲和蘇州評彈這兩個中國南北曲藝的代表形式。
6.葉善恩一邊品嘗松鶴樓的乳腐肉、百魚宴、諸老大粽子和蘇州醇香,一邊欣賞蘇州的評彈,感到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溫馨、輕柔和靈巧。
7.前,昆曲蘇劇評彈、吳地古裝歌舞秀、江南絲竹、傳統工藝、民俗、園主巡游等表演。
8.聲聲慢這個名字是我起的,快要過節了,留園說要么搞一次評彈活動,請我想個名字。
9.說到評彈,“胸中成竹評說今來古往,舌底蓮花彈唱離合悲歡”。(評彈造句www.9061xoxo.com)
10.南博民俗研究所所長陸建芳告訴記者,“國慶期間,南博的小劇場和老茶館場場爆滿,除了評彈和琴書,還有木偶戲、京劇、揚劇等多臺演出。
11.電影、小說、戲劇、評彈以及清末民初一些文人所寫的稗史、筆記,對小白菜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12.有一天,“隔座聽歌人似玉”,聽董湘昆的京東大鼓和盛小云的評彈時,都會無端落淚——盡管唱的是這情愛世界的美與好,可是我明明知道,這世界本是千瘡百孔,沒有這么多的美與好,所以,他們唱給我們聽。雪小禪
13.此事轟動蘇滬一帶,不久,“黃慧如牌”香煙問世,文明戲、京戲、申曲、評彈等一哄而上,紛紛改編這一題材。
14.場昆劇、評彈、蘇劇等展演將在蘇州亮相,進一步推動昆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15.后來,蘇劇、昆劇、越劇、京劇、錫劇、評彈,都成了顧篤璜研究的課題。
16.在蘇州評彈的傳承問題上,筆者認為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傳承什么和怎么傳承。
17.葉昊天一邊品嘗蘇州松鶴樓的乳腐肉、百魚宴、諸老大粽子和蘇州醇香,一邊欣賞蘇州的評彈,感到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溫馨、輕柔和靈巧。
18.北方的拉場戲、蒙古的好來寶、江淮的評彈、廣東的粵腔,以及西南的煙盒彈唱、西北的寧夏坐唱等等,斑斕多彩。
19.不單是錫劇團,同樣面臨壓力的還有京劇院、昆劇院、揚劇團、評彈團……十年走來,悲喜交集,但也早已習慣。
20.從陜北民歌、陜西眉戶、碗碗腔、秦腔,到河南墜子、北京單弦、蘇州評彈,不同的藝術形式給了贠恩鳳豐富的營養。
21.此外,蘇州還有評彈、吳歌、蘇劇、桃花塢木刻年畫等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2.嗬,你這小妞兒的燕語鶯聲真好聽啊!簡直比聽那蘇州評彈還過癮哪!
23.也許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來形容現在的評彈不是那么確切,但是我們在這里相聚,就是因為我們都有信心,對嗎?
24.她是在蘇州長大的,很喜歡聽當地的評彈。
25.蘇州評彈是評話和彈詞流傳到江南,與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方言結合的產物。
26.評彈界有兩對引為佳話的梁孟,雙方的丈夫既為兄弟又是連襟,妻子則是姐妹兼妯娌。
27.滬劇、昆曲、評彈、上海滑稽戲原來是在江浙一帶廣為盛行的地方曲劇,也正在逐漸喪失其文化地位,甚至與年輕一代“絕緣”。
28.而于月月曾是省城著名的舞蹈家和舞蹈老師,能歌善舞,高興的時候,會偷偷來上幾句蘇州評彈、黃梅戲、越劇。
29.除了這些“原味山歌”外,在吳地民歌謠基礎上衍生出的五彩繽紛吳語戲曲如昆曲、蘇劇、評彈、錫劇、滬劇等也在演員的精彩表演下一一亮相。
30.此外還擬定了包括京昆越滬淮、滬劇、蘇州評彈、錫劇在內的第一批記錄配像名單,江南曲圣俞粟廬昆曲唱片修復配像等工作也已啟動。
31.上海評彈團創排中篇評彈《孫龐斗智》,吳新伯一人說一回楔子,再與人合說最后一回《馬陵道》,那是他第一次跳出《水滸》說別的評話書目。
32.民國時期,黃慧如和陸根榮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影、文明戲、京戲、申曲、評彈。
33.仙樂書場曾為中篇評彈《紅梅贊》做過戶外霓虹燈廣告,“紅梅贊”大字在夜晚閃著紅瑩瑩的光,在上海灘轟動一時。
34.【金陵晚報報道】揚州揚劇、蘇州評彈、丹陽丹劇等,都是全國名氣響當當的地方劇種,可是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六朝古都南京,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方戲。
35.劇中,陳云的評彈戲友在談到扇子在戲中的多種作用后,順勢將手中的扇子送給陳云做個紀念,陳云馬上說“我從不收禮”。
36.四是全面保護昆曲、評彈、蘇劇、桃花塢木刻年畫等特色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