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舊社會,統治階級對勞苦大眾誅求無已,因而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
2.乃卒以筆舌殺身,誅求者竟以其所著付之烈焰,抑何虐也,豈遂成其讖乎!宋元豐間,禁長公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
3.另外的錯誤觀點,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
4.當今社會誅求無已的社會風氣已漸漸散去。
5.茍誅求無厭,沉迷財中,則“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6.暴令峻于誅求,疲民空于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
7.封建官府對百姓的榨取真是誅求無已。
8.從你的字體來看說明你桀驁不遜,誅求自由,從你的筆意來觀你的生活磨難重重。
9.暫時增加些公糧,有必要的理由,但絕不是長期的,我們不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
10.臺地初附時,番多民少,生番均未歸化,熟番苦于誅求,故康熙、雍正間亂亦三起,然未煩內地兵也。
11.北庭去回鶻猶近,回鶻誅求無厭,又有沙陀六千馀帳與北庭相依。
12.當時,金兵南侵,生靈涂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誅求無厭,人民走投無路,紛紛舉行起義。
13.前云兩稅之外悉無它徭,今非稅而誅求者殆過于稅。
14.若經制一定,則衙司縣吏無以施誅求巧舞之奸,故新法之行尤所不便。
15.清朝末年,人民對誅求無厭的封建統治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