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馮夢龍
2.誰有功,誰有過,群眾知道得最清楚,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才能做到賞罰分明。
3.一個春秋過去了我發現趙老師,不但賞罰分明而且公平公正。
4.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
5.賞罰之道實國之利器。韓非子
6.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已物,此愛民之道也。姜子牙
7.我們學校對人對事賞罰分明,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8.咱們的干部工作就應該賞罰分明,張揚有了工作成績應該給予獎勵。
9.他們受到公平的賞罰。
10."偶像激勵"在教育策略上屬于"制約學習"的類型,不僅有目標還要賞罰分明。
11.廠長一家要賞罰嚴明。
12.這件人事案,總經理處理得大公無私,賞罰分明,公司上下無人不服。
13.吳王夫差雖然總是尋歡作樂,但是當他知道范篥背叛他時,他還念著范篥曾經救過他,因而沒有殺他。吳王夫差至少賞罰分明。
14.是仲裁方無能的表現,無法做到賞罰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張各退一步。
15.我們的管理方式:我們是以科學的人性管理為主,充分發揮員工主人翁精神,做到賞罰分明。
16.任賢使能,而官有材,而賢者歸之矣。故賞在於成民之生,罰在於使人無罪,是以賞罰施民,而天下化矣。
17.老板是個賞罰分明的人,從不偏私任何人。
18.凡戰勝,則與眾分善。若將復戰則重賞罰。若使不勝,取過在己,復戰則誓己,居前,無復先術,勝否勿反;是謂正則。
19.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戚繼光
20.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21.他對部下歷來是賞罰分明。
22.廠長一定要賞罰嚴明。
23.在《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并重。
24.法律被記載下來并被執行賞罰或者沖突決議。
25.經理賞罰嚴明。
26.而且大權獨攬而主不疑,連連征戰而民不怨,賞罰分明,人才興盛。
27.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干賞罰。
28.有些媽媽,孩子犯了錯不管,干了好事也不表揚,最后讓孩子一無事成,只能回家靠媽媽養活。而我的媽媽恰恰相反,她的特點就是賞罰分明。
29.賞罰信明,施與有節,記人之功,忽于小過。
30.公司的領導賞罰不明,引起職工們的強烈不滿。
31.岳飛治軍賞罰分明,自己又能與士兵同甘共苦,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32.《孫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賞罰分明”,其意不僅是說賞與罰之間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線,更意味著有由才賞,有由才罰的道理。
33.他長于治軍,明恥教戰,賞罰分明,因而部隊的戰斗力特強,每戰必勝。
34.燕國本來就沒有多少法家拂士,強將勁卒,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燕王喜和燕丹又是這般賞罰不明,亡國是遲早的事。
35.而且,這種賞罰、升降必須同物質利益聯系起來。
36.張老師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
37.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38.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瘳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于己。此愛民之道也。
39.近令李憲赍新定結隊法并賞罰格付卿,同議可否,因以團立將官,更置陣法,卿必深悉朝廷經畫之意。
40.生機是拿他人做錯的事來賞罰自己。
41.最終每個人都將受到應有的賞罰。
42.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43.功過是非賞罰分明,才能服眾。
44.在具體軍事行動中注重賞罰分明,真正激發出廣大官兵不怕艱難、不怕犧牲、勇敢善戰的精神。
45.賞罰分明,市場經濟講誠信假一罰十;寬嚴適度,法制社會護穩定懲教結合。
46.他們受到了公平的賞罰。
47.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賞罰。
48.由于“二世……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于是“自群卿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
49.不信回頭看看身邊的人和事,甚至很多時候最簡單的賞罰分明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做事能更上一層樓么?
50.家長在教育女孩時,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不要出爾反爾,否則女孩會不明白你的意思,從而達不要教育她的效果。
51.天道無私,賞罰分明,這一十八層地獄就是為罰而設,一層層灰茫茫的不見大小,周邊便是無盡的幽冥血海,血海翻起無邊巨浪,無數生魂在血海中嚎叫、掙扎。
52.人君之能異于此:故臣以自任為能,君以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眾材也。
53.對子女要賞罰分明。批評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是通過懲罰性的措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
54.用人當宥其錯、懲其惡、嚴其限、密其責,寬以待之、專以責之、節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當以賞罰之。
55.最純潔的信仰是對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個人的禍福觀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縈其心,生后的賞罰也不在其念。羅家倫
56.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
57.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58.墨子:國之將亡,必有七患國防之患:不修國防大興宮殿粉飾太平外交之患:大敵當前外無盟友孤立無援財政之患:分配不公鋪張浪費窮盡民用內政之患:仕皆漁私修法禁言不問國是國君之患:閉門自大標榜先進坐以待斃團隊之患:用人不當小人當道離心離德政權之患:民無食用國無賢能賞罰失威。
59.這僅僅是賞罰不明嗎?后金并沒有因為一次進攻的失敗就大勢去矣,它仍然是明王朝最危險的敵人;袁崇煥通過兩次勝利表明自己是個不可多得的守邊人才,這在當時幾乎是盡人皆知的。在這種外患嚴峻的形勢下貶抑袁崇煥,甚至把他撤職,完全是自毀長城。苗棣
60.君主如果舍棄法制而以私人的意愿來裁定賞罰的輕重,那么就會造成相同的功勞而受到不同的獎賞,相同的罪過卻受到不同的懲罰,這樣怨恨就由此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