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二次育種值模型下的選擇指數具有通用性,通常的線性選擇指數是這種選擇指數的特殊形式。我國本地豬瘦肉型品系選育的選擇指數包括日增重和背膘厚兩性狀。
62.宿根系用作主要親本進一步選育宿根栽培稻。
63.西瓜選育實現了重大突破,新品種“南太湖”已成功完成比較試驗,“走出”衡陽參加省區域試驗。
64.役用犬選擇測試詳解概述選育役用犬,其至關重要的一點在于,要將對于單個犬只的評估置于整體的系統規劃之下。
65.由家鴨與野鴨雜交選育的三穗鴨,具有野鴨特性和山禽的獨特風味,特別適合黔菜喜好爆炒的烹飪方式。
66.根據單雌蓖麻的遺傳特點,提出選育綜合種和單雌系,進而培育雜交種的利用途徑。
67.沉淀值可作為小麥品種選育過程中預測方便面筋力的首選指標。
68.開展蘭科植物中杏黃兜蘭與硬葉兜蘭、麻栗坡兜蘭與長瓣兜蘭、長瓣兜蘭與巨瓣兜蘭等數十個雜交組合的雜交工作,探索新品種的選育。
69.這些結果表明,天然雌核發育的銀鯽種內含有若干個不同的雌核發育系,這對于開展銀鯽的選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70.甘薯生產上主要采用綜合防治方法進行防治,其中選育抗病品種最為經濟有效。
71.“抗病是由上海農科院選育的抗病新品種西瓜,十分適用于連作的露地栽培,可減輕露地栽培時發病基數。
72.利用光殼稻、爪哇稻選育不同生態群方向的恢復系和不育系,已配組育成了強優勢的雜交稻組合。
73.對太谷核不育小麥的雜交選育程序和小麥目標性狀群體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實踐,選出了一套較為簡便實用的雜交利用方案。
74.從F*后代和品種的后代中選育出無花粉單株,并用組織培養建立了相應的雄性不育無性系。
75.素有“西部瓜王”美譽的吳院士,曾選育了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瓜,近年還選育出紅心脆、香梨黃、蜜極甘、皇后等馳名中外的哈密瓜品種。
76.除此,還建立保種場,開展品種選育和提純復壯,制定景陽雞標準,指導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
77.基因指紋與化學指紋相結合,對于中藥的品種鑒定、質量評價、藥用優良品種的選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78.大姚縣、寧蒗縣、魯甸縣、武定縣、東川區產的麻瘋樹種子質量較好,可作為進一步選育優良品種的中間材料。
79.利用細胞學和RAPD技術,對從小麥與中間偃麥草雜*后代中選育的抗**病異附加系DAL行了鑒定。
80.介紹了以光敏核不育為載體,采用不同生態類型親本輪回雜交,育成的大穗、大粒、抗病優質的粳稻新品種粳稻津原選育過程及栽培技術。
81.理想水稻株型的選育與高產育種密切相關,而劍葉角度則是構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
82.這便是原銀川市糖廠副廠長、兼總農藝師王成玉與寧夏農科院科苑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公司合作,進行茄科植物屬間雜交選育辣椒新品種研究獲得的重大突破。
83.本文作者從品種的系統選育角度,分析了這一地方鴨種資源的選育價值。
84.該場近年來先后育出雜交品種,“雜色鮑與皺紋盤鮑雜交子代的選育”技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去年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國內空白。
85.黔辣是遵義縣地方品種自交定向選育的常規辣椒品種。
86.父本R湖南安江農校選育成的三系法早雜恢復系。
87.對從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雜*后代中選育的抗**病小麥種質系山農進行**病抗性鑒定的基礎上,進行了細胞學和RAPD鑒定。
88.蓮藕和茭白是我國二種重要的水生蔬菜,新品種選育工作在國內外研究較少。
89.建立了品種的黃淮冬麥區選育品種的核心種質。
90.本文通過對一株淀粉酶及蛋白酶產生菌進行定向誘變選育,篩選出高產纖維素酶和植酸酶的突變株ZQW
91.文旦是柚類的一種,原產大陸南方,清康熙年間從福建引入臺南麻豆地區栽培,后選育出“麻豆文旦”,被選為貢品,享有盛名。
92.嘎查種公羊集中管理點建設種公羊舍方米,并配套了人工授精室、獸醫室、藥浴池、注射架,加快了烏珠穆沁羊選育提純復壯。
93.因此,選育新品種的目標除高產及抗麥稈蠅外,還要求能耐鹽堿和抗銹。
94.W0通過化學誘變和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具有巨胚特征,遺傳分析表明巨胚基因受單隱性基因控制。
95.經過反復試種選育,他終于種植成功了“綠海堿蓬”“綠苑海蓬子”等耐鹽堿植物,并在鹽堿地上長出了海英菜、海水芹等幾十種海水蔬菜。
96.雖然敖漢細毛羊的選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缺乏系統的育種理論體系作支撐。
97.種植方面,苧麻類作物品種選育落后,品種質量差,加上種麻得不到國家種糧棉政策補貼,直接影響到麻農的種植積極性,導致種植面積萎縮。
98.通過系統選育和采用抗感品種間雜交,后代進行嚴格選擇,均可以育成抗病高產的小麥品種。
99.*彎茶樹主要之育種方法為雜交育種與選育天然雜交之后裔兩種。
100.在茭白方面,選育出了商品性好且上市早的單季茭新品種,以及選育表皮光滑、秋茭上市早的雙季茭白新品種。
101.金萱茶是臺茶十二號系統代號經過四十多年的選育后,在命名的新品種。
102.利用海陸雜交技術所選育的長絨棉抗病材料在枯萎病病圃、重病田等抗病性鑒定,都表現很好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