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真乃“三腳貓充渭濱飛熊”,貪天之功以為己有!究竟是房地產拯救中國還是將中國經濟拖到通脹危機的“火山”口上?留待人們思考。
182.解釋信任度如何影響治理通脹的代價。
183.通脹壓力現在已取代衰退,成為華爾街最為關心的問題。
184.通脹指標在英國和歐盟地區仍然高出目標線,同時使得美聯儲的日子不是很好過。
185.但食品和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回軟,對通脹壓力有所減緩。
186.當價格快速上漲時,消費者通脹預期的上漲會讓央行感到不安。
187.例如,近幾年的過度通脹已經得到控制。
188.時為了因應金融危機,中國為經濟注入了史無前例的鉅額流動資金,并讓信貸大舉成長,而這正是今日中國通脹加劇的根源。
189.相對價格變化差異巨大,可能會使每個人面對迥然不同的通脹率,支出水平與國家平均水平相去甚遠。
190.但是歐元區經濟衰退正在加深并且通脹在急劇下降。
191.實際通脹局面仍然很嚴峻。
192.但是,許多國家都通過價格控制和政府補貼來抑制通脹。
193.當時,我們不用擔心通脹的蘇醒,現在則不得不關注這一點。
194.中國黃金投資意愿已迅猛增長,因投資者憂慮通脹壓力而轉向替代投資渠道。
195.今日油價繼續走軟,降低了黃金作為通脹對沖工具的吸引力。
196.如果中國目前遭受的是扭曲通脹或者供應暫時減少,那么其通脹問題應該很快就會自行解決。
197.對于通脹預期的擔心很可能讓這些不費力氣得來的錢成為一只推手。
198.還有人擔心大舉放貸的通脹后果。
199.這應該為中國央行開始扭轉近期不斷加息的勢頭掃清道路,尤其是因為通脹漲幅下降的部分原因是豬肉價格下跌。
200.一輪有言在先、全球協同的短期溫和通脹,將令全球經濟從中受益。
201.就業率的升高將意味著,經濟中確實存在通脹壓力。
202.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推導,高通脹貨幣應當對低通脹者貶值。
203.這些銀行之所以走到今日,是由于廉價貨幣,以及低消費者價格通脹的結果。
204.他們擔憂的是石油與食物價格以及通脹壓力。
205.學者指香港市民憂通脹搶買電器零售后市或回軟。
206.基金業內專家建議,在通脹率高企的背景下,投資宜先守本金、再謀增值。
207.通脹持續下降,雖然速度較慢。
208.大宗商品價格的一次性躍升不是通脹,也不一定會引發通脹。
209.余永定,前中央人民銀行顧問,表示中國需要允許其貨幣自由浮動來抗衡美元,抵抗通脹。
210.貨幣專家說,對通脹的擔憂加劇加快了這種轉變。
211.但是,這種通脹恐慌有意義嗎?
212.然而,這與其說是通脹,還不如說是通縮。
213.鑄幣稅實際上是通過通脹對貨幣和國債持有人征收的稅收。
214.然而,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物價的潛在趨勢顯示,通脹正在加速。
215.伯恩斯坦說他相信中國在房市和生產兩方面都正在經歷泡沫期,且正遭到龐大的薪資和物價通脹循環。
216.樂觀人氣推動的泡沫不會出現在通脹肆虐,或不成功的經濟體中。
217.物價分項指數從的至為去年錄得來的最高值。這表明持續的高通脹對于服務企業來講是個問題。
218.批評人士警告說,政府慷慨解囊可能會引發通脹,推高利率,并阻礙為了讓經濟脫離對石油的依賴而發展新企業的努力。
219.但通脹也會增加利潤率,這就意味著公司可以承受更高的利率去借錢。
220.近期的通脹預期變得更加糟糕了。
221.九月份美聯儲聲明根據需求放寬政策,并表示這是超低通脹和經濟的增長滯緩預警要采取措施,這是首次出現這種狀況。
222.上月提到的升高通脹的預期已經不存在了。
223.不過,即使這樣,銀行利率仍舊跟不上消費者物價指數,商業貸款利率也低于生產者水平通脹率。
224.下周政府將公布通脹數據,預料將顯示通脹仍維持溫和,此外還有房市數據。目前美國房市仍在努力從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滑坡中復蘇。
225.經濟過熱只會使初顯惡化態勢的通脹預期進一步惡化。
226.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美元面值、黃金價格、以及更為重要的日用品價格都是通脹壓力的前期信號。
227.如果收益率先于通脹上漲,實際償債成本就可能會飆升。
228.過分巨大的外匯儲備會不會加劇國內通脹呢?
229.同時,增長放緩的種種跡象意味著中國央行抗通脹的鷹派人物很難力主進一步采取重大舉措以收緊政策。
230.實際上,由信貸膨脹而導致的貨幣通脹是我們現在面臨問題的根源。
231.讓我們使用這個“擴展了的IS-LM模型”,來分析預期的通脹變化如何影響收入水平。
232.今年夏初,投資者曾賭定歐洲央行會通過加息對抗通脹。
233.短期來看,這類大規模貨幣化不會造成通脹,因為貨幣周轉已經崩潰,而且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蕭條仍在迅速上升。
234.在周日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政府承諾嚴防通脹和穩定經濟。
235.這將排擠生產性投資,并帶來通脹惡兆。
236.通脹風險就是這種不確定性之一,因為全球產能正在枯竭。
237.首先,實際通脹的增強預示著價格壓力已經超出了工業品的范圍。
238.杜馬斯表示:“如果他們遏制內需,那就意味著我們正好又回到了起點,即出口拉動型增長和溫和通脹。”。
239.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政府目前已經擔心通脹的加劇正讓消費者叫苦不迭。
240.輸入型通脹壓力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