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窯爐內迸散飛揚的柴灰最后落在陶品上成為不可預期的自然釉色。
2.回家后才知,這瓶子是少見的清代雞油黃料瓶,瓶子寬米,高米;雞油黃是瓷器釉色名,比“嬌黃”深一些,近似雞油的那種黃色,故稱之為雞油黃。
3.解放初期,在治淮和淮北河網化的水利工程中,曾發(fā)現數以萬計的唐代黃釉瓷器,形式瑰麗,釉色瑩潤,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高度關注。
4.金華鐵店瓷的釉色大量的是天青和藍紫色系列的乳光釉。
5.定瓷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媲玉。
6.豇豆紅釉的奇特在于略帶粉頭的紅釉下模糊現出些紅色、綠色的斑點或色暈,使釉色顯得更加透明、豐盛和出人意料。
7.你看這胎,這盞胎體厚重堅致,胎色紫黑,釉色黑而潤澤……一切工藝,都符合建盞的特征,有什么不對的?
8.弟窯青瓷白胎厚釉,釉層豐滿,釉色青翠,光澤柔和。
9.這盤子釉色青中閃綠,蒼翠欲滴,釉質肥厚,釉層均勻,制作精美。
10.宋代名窯,產品特點: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是其特色。
11.的釉色名滿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窯燒造的青白瓷最為精美,冠絕群窯。
12.寓意豐富的構形,配以天青釉色清純,深邃的美韻,使該鼎成為現代雅室大堂的理想陳品。
13.在放大鏡下,只見流凈瓶醬紫釉由紅、紫、藍釉色交匯變化為熒光一樣的藍紫乳光;荷葉洗小巧玲瓏,工藝精細、彰顯別致。
14.八棱瓶造型簡潔挺拔,釉色青綠瑩潤。
15.紋片粗硬,隱以墨漆,獨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數種。
16.宋代名窯,產品特點: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釉色以灰青為主。
17.小洗口、短頸、圓腹、平底,肩與口之間以紐繩鋬相連,六角型短流,通體施青釉,釉色泛黃,口沿與流下飾有褐彩斑。
18.底置十獸面足。灰白胎,釉色青灰。
19.米,質地細膩,釉色白潤如玉,工藝精巧。
20.“汝宮窯到南宋時已屬‘難得’,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21.從唐三彩女俑的造型看,一般為釉色厚重、面頰豐滿、體態(tài)豐腴,而肥碩艷媚成為一代美人的標志。
22.半磅的釉色烤肋搭配我們招牌勁脆爆米蝦團。
23.元代鈞瓷釉色變化豐富,有天藍、天青、月白、米黃、蟹青等色。
24.哥窯青瓷質堅胎薄,釉層飽滿,釉色有翠青、粉青、灰青、淺青等,其中以粉青為貴。
25.他最喜歡的是它的釉色,是那種純純的雨過天青的色彩,以他的經驗判斷,這是件典型的宋代汝窯瓷器。
26.據郭雙林介紹,這把“倒注壺”高,壺體直徑,重達多,在四周蒼翠的油松和刺槐襯托下,釉色青潤如玉、豐麗華貴。
27.它打破了以釉色裝飾為主要審美標準的一統天下局面,同唐朝文人“逸品畫家”一起開創(chuàng)了大寫意中國畫的先河。
28.兩地一南一北,發(fā)音相同,而且當地都產有適合制釉的材料,釉色也大致相同,只是河南“鈞陶”屬于瓷而宜興“均陶”則屬于陶。
29.覆蓋于鼎身的釉色,清白紅紫錯綜掩映,為“自然窯變”而成,乳光瑩潤的光澤,賦予國禮雍容博大的氣韻。
30.在陳永德的作品展廳有一口如意洗,釉色如玉般圓潤,最特別的是洗口的紋案,似如意,又似祥云,讓人有點捉摸不透。
31.在放大鏡下,只見流凈瓶醬紫釉由紅、紫、藍釉色交匯變化為熒光一樣的藍紫乳光;荷葉洗小巧玲瓏,工藝精細。
32.內外均施粉青釉,釉色凝厚瑩潤,開紋片,制作工整,為不可多得的北宋器物。
33.定窯燒造的白瓷胎薄,釉色乳白,造型精美。
34.選購陶瓷餐具時,最好不要選用釉色重的餐具,因為釉色重的產品含鉛、汞高易使抵抗力差的人群得癌和智力降低。
35.他的鈞瓷作品釉色乳光玉潤、五彩交融,開片精巧別致,窯變景觀神奇絕妙,把鈞瓷自然窯變藝術演繹的淋漓盡致。
36.尤以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勻凈,薄而堅硬名列陶瓷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