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世浮生,筆端百轉(zhuǎn)紅顏讖;霓裳羽衣曾動京華,執(zhí)手訴情深;漁陽鼓鼙,馬嵬坡前恨平生;還記當(dāng)年七夕月,緣許三生,此夜聞鈴卻作斷腸聲。楊玉環(huán)
2.而“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雖然與唐玄宗非常恩愛,但命運舛錯沒能陪葬在玄宗泰陵旁,也只能被葬在馬嵬坡千秋孤魂孑然。
3.同為歷史題材里的經(jīng)典死別,霸王別姬被搬上舞臺多次,馬嵬兵變卻似乎拿不上臺面,也的確是情境尷尬,怎么闡述都像是負(fù)心漢茍且偷生,諉罪于紅顏禍水。
4.悲劇的開始往往毫無征兆。命運伸出手來,把種子埋下,幽秘地笑著,等待開花結(jié)果的一天。“溫泉水滑洗凝脂……夜半無人私語時。”大明宮韶華極盛時,誰會料到,結(jié)局竟是馬嵬坡前“一壞黃土收艷骨,數(shù)丈白綾掩風(fēng)流”。安意如
5.馬嵬坡的幽魂,可還記得來時路?
6.楊貴妃被逼死于馬嵬有“飲金屑”和被縊死兩種說法,其實楊貴妃是被縊死的,而飲金屑乃是人們對她縊死表示同情憐惜的一種宛轉(zhuǎn)的說法。
7.馬嵬坡?這地方……嘖,有點兒不太吉利啊!
8.今日不關(guān)妃妾事,始知辜負(fù)馬嵬人。
9.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后面假設(shè)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rèn)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
10.杜甫《哀江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之句,“血污”二字暗示非縊死于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有血的。
11.當(dāng)晚梅演《太真外傳之仙山樓閣》、《楊貴妃馬嵬坡自縊》、《仙山歌舞重見明皇》,演至十二時許完場。
12.鄭畋先前倒是有心派兵不過,田令孜卻是不敢要遮大唐末世的忠忱護(hù)衛(wèi),不然再來個馬嵬坡,他不是楊貴妃,可是沒地方找人說理去。
13.在李隆基西逃的途中,馬嵬坡兵變暴發(fā),楊國忠及楊玉環(huán)姐妹幾個被殺(造句網(wǎng))。
14.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15.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回鑾后要為楊貴妃改葬,結(jié)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
16.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
17.唐天寶,安史之亂,叛軍攻克潼關(guān),唐皇李隆基傖惶西逃至興平馬嵬驛。
18.金雀釵、玉搔頭是你給我的禮物,霓裳羽衣曲幾番輪回,為你歌舞,劍門關(guān),是你對我深深的思念,馬嵬坡下,愿為真愛魂斷紅顏……
19.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
20.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