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生徒能讀此書,詳山勢水脈險夷廣狹,則他日或從兵事,攻守進退之劃策,有思過半矣。源自造句網
2.他達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節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開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的風氣。
3.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4.走在日月山川里的大學生徒、青青子衿,在“三三”諸子的推動下,幾遍染“張腔胡調”。
5.闕里往經寇亂,黌校殘毀,并下魯郡修復學舍,采召生徒。
6.宋、元、明、清時期,一些官員、學者以及生徒常在石鼓書院雅集,興味濃厚。
7.君父素來敬賢禮士,愛才勝命,自即位以來,不惜低首下心,屈尊枉駕,延請天下之名家圣師,駕臨西河,開館興學,廣招生徒,廣栽桃李,為國裒才。
8.有某師范學校,每逢孔誕,必強生徒回校,行拜跪禮,否則扣分,甚者留級,故學生不敢不回,但以短衣窄袖之西裝,而行三跪九叩之禮節,亦可謂怪狀矣。
9.至于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
10.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11.愛默生徒想眷戀著波士頓咖啡館的友好氣氛。
12.醇親王巡閱北洋,親赴學堂查勘課程,奏稱“規制整肅,各生徒于陸路槍炮臺壘之法,童而習之,長令入營帶隊,必得實用,將才自日出不窮。
13.王潤生徒孫,長沙市市級非遺文化八拳傳承人。
14.加上以二程這樣的大儒為師,從學者甚眾,生徒不遠千里而至。
15.此后二十余年,他勤于農事,教授生徒,閑暇之時飲酒蒔詩,委懷琴書,陶然自得,再不肯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