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
2.哈喇哈孫早已防著,適懷寧王遣康里脫脫在京,急命返報,一面遣使至懷州,迎愛育黎拔力八達入都。
3.駐英大臣曾紀澤奉著朝旨,跟英外部交涉,說到個唇焦舌敝,究竟不能立君存祀,不過爭到個所有貢例由英國駐緬大員,按期遣使貢獻而已。
4.這王妃既遭毆辱,復聞譏詈,自然不肯干休,遣使奏聞,待了數日,并不見有影響。
5.康熙帝在遣使與鄭氏代表談判中許諾,如鄭氏歸順清朝,則可“保境息民”,仍在*彎居住,但鄭氏必須成為清朝臣民,*彎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太祖傷悼之,遣使者監護喪事,又敕鄉人為營墳壟。
7.述恥有殺賢之名,遣使吊祠,賻贈百匹,業子翚逃,辭不受。
8.八月劉表病卒,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曹操舉州投降。
9.崔祐甫請遣使慰勞淄青將士,因以正己所獻錢賜之,使將士人人戴上恩;又諸道聞之,知朝廷不重貨財。
10.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茍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
11.吳三桂率兵星夜兼道追殺,李自成遣使求和,遭到了吳三桂嚴詞拒絕。
12.巴勒又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貴。
13.東海恭王強病,上遣使者太醫乘驛視疾,駱驛不絕。
14.至元三十一年四月,欽奉詔條內一款,五岳四瀆,遣使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載在祀典者,所在長吏,除常祀外,擇日致祭,廟宇損壞,官為修理。
15.成吉思汗知道后遣使令木華黎,使“存濟無令欺辱”,并問候“小長老好”,于是天下皆以“小長老”稱海云。
16.到了盛唐,扶桑屢屢遣使來華觀摩、學習,更有鑒真法師東渡,弘揚佛法,希望爾等遠惡修善。
17.李定國直樸,初遣使請封時,不悅道:“我自為王,安用請?”。
18.此等舉動,振古爍今,凡為大明臣子,無不長跽北向,頂禮加額,豈但如明諭所云感恩圖報已乎!謹于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師,兼欲請命鴻裁,連兵西討。
19.前夕之變,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與楊彥洪為謀,彥洪既伏其辜,惟公諒察。
20.倒剌沙暗中遣使齊王,約定次日出降。
21.二明成祖繼位后,遵循明太祖的遺緒,對海外諸國仍實行羈縻政策,鼓勵他們派遣使者入明朝貢。
22.至漢武帝時,遂遣使者楊遼,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
23.此后,黃支國也多次遣使來漢,公元前甚至還進獻過犀牛。
24.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拱俟云車鳳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拳拳之懷,敬奉書。
25.乃遣使冠蓋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孫詭、羊勝。
26.術遣使韓胤以僭號議告布,并求迎婦。
27.又遣使張景報聘,稱“大吳國主上書大唐皇帝”。
28.雙方交惡攻訐,漸連長寧君和春平君、平都侯等亦牽涉其間,甚至已經達到讓太后、大王兩次遣使下詔旨和解的地步。
29.十二月,哈麻矯旨遣使鴆死脫脫于云南貶所,時脫脫年僅四十二。[源自造句網]
30.先是,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晏駕,崇煥遣使吊,且以覘虛實。
31.諸夷大懼,遣使請降,獻明珠徑寸,于是勒石頌美隋德。
32.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仆人,他們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們上帝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
33.土蕃王赤松德贊準備創建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遭到了極大的阻力,于是便派遣使者從尼泊爾迎請蓮花生大師前來扶正壓邪,降妖除怪,創建佛寺,弘揚佛教。
34.臣謂宜常遣使,屢持尺書,使知中國之勢,尚可振起。
35.他遣使到西班牙去報告他的發現。
36.遣使一陣慍惱,“你自持可請神兵鬼將,行事無忌無恐。
37.有元一代,山西地區肅政廉訪司的遣使巡行、按部糾舉較為頻繁。
38.事變發生后,明蒙圍繞此事,頻繁遣使彌縫,力圖挽回局面。
39.命尚書右丞相蕭嵩往祭山川,并遣使存問賑恤之,壓死之家給復一年,一家三人已上死者給復二年。
40.吐谷渾大亂,國人殺世伏,立其弟伏允為主,遣使陳廢立之事,并謝專命之罪,且請依俗尚主;上從之。
41.今四王遣使見推,不謀而同,太師觀此事勢,豈吾獨為朝廷所忌無所自容邪!
42.江淮旱,浙東、西尤甚,有司不為請,吉甫白以時救恤,帝驚,馳遣使分道賑貸。
43.北線無戰事,漢武帝遂將目光瞄向了南方,他想趁南粵新王年少初立之機吞掉這個獨立王國,于是遣使前往南粵,威脅加利誘,迫使南粵內屬。
44.夏遣使向遼乞援,請求并力攻宋。
45.唐光啟四年德諲審宗權必敗,乃舉漢南之地以歸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討宗權。
46.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仆人,他們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
47.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禮祭告于宗廟,以承奉祖宗的命令,也符合萬民的愿望。
48.但是敘利亞并沒有派遣使者“冠蓋相屬于道”趕赴伊朗求援,而是保持沉默。
49.渤海國於七二七年為和日本簽訂通商條約,派遣使者至日,和日本維持約二00年的正式外交關系。
50.或以仁、昭之謀告皝,皝未之信,遣使按驗。
51.眾卿家,我軍大捷,南方大乾王國已對我大離王國再無威脅,其余三面王國也紛紛派遣使者進訪我國,目前正在途中,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與我王國建交友好邦交。
52.至明宗即位,由文宗遣使詔諭,囊嘉岱方束手聽命,削王稱臣。
53.大軍已至遼水,高麗國王元惶懼至極,遣使謝罪,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54.他差遣使者來見約西亞,說,猶大王阿,我與你何干。
55.適時,又發現元朝派遣使臣至滁州,勸說郭子興投降,郭子興大驚失色,嚴責朱元璋失計。
56.初,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忠、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盡族之。
57.張天錫遣使至秦境上,告絕于秦。
58.據墓志記載,唐睿宗下詔安葬上官婉兒,該墓系太平公主游說唐睿宗修建,并強調“太平公主哀傷,遣使吊祭,賻贈五百匹,詞旨綢繆”。
59.一世紀之后耶穌會被解散,遣使會接任。
60.時南方籓鎮各閉境自守,惟曹王皋數遣使開道貢獻。